首页 行业 活动 项目 快讯 文娱 时尚 娱乐 科技 汽车 综合 生活

李想“第一智能电动车企业”的理想,靠“抠”能实现吗?

2021-12-30 21:39:55 来源:腾讯网

央广网12月30日消息(记者 宋雪)近日,有网友反映,理想汽车的质保政策或将有所变化,2022年2月1日起,首任车主三电以及增程系统的终身质保将取消,三电系统将回归到8年或12万公里的质保。

此举被业内人士看作理想汽车在控制成本上的又一新动作。“控成本”,是李想和理想汽车一直以来给自己贴的标签。对比成立之初,就经常被绑在一起谈的新势力造车企业蔚(来)小(鹏)理(想)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理想汽车的“抠”在财务数据上也已初见成效。深扒三家的财报数据可以发现,理想汽车的“抠”最显著的体现就是在研发费用的投入上。作为志在成为“中国第一智能电动车企业”的车企,理想却在研发成本上如此吝啬,与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背道而驰。

压缩研发费用,拉高毛利率

11月底,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发布,理想汽车拿出了堪称史上最优的成绩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75亿元,毛利率达到23.3%,净亏损2150万元。

数据一经发布,不少投资机构认为,理想有可能成为造车新势力三巨头中,最先实现单季度盈利的一家公司。毕竟,三季度蔚来净亏损额8.35亿元,小鹏更是到了惊人的15.945亿元。理想汽车与另两家车企差异巨大的亏损数据背后,是对于成本近乎苛刻的“吝啬”。

“抠门儿”、精打细算是理想汽车创始人、CEO李想一直在公开场合喜欢树立的“人设”,李想曾在媒体上表示,“理想汽车行政要求出差经济舱都必须买折扣最低的,经济酒店都要两个同性在一起住。”

在知乎上一条关于“在理想汽车工作或实习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的问答中,多位匿名的回答者都给出了类似的回复,“考核严苛,福利差,缺少人文关怀。”

对员工“抠”尚且可以理解为企业初创期对日常经营成本的压缩,但没想到的是,理想汽车的“抠”不仅体现在日常经营上,在对新能源车企“抢位战”至关重要的研发费用投入上,依然“吝啬”。

从近两年三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对比上可以看出,理想在研发上的投入一直是最少的。2021年三季度,蔚来、理想、小鹏在研发上投入的金额分别为11.93亿元、12.64亿元和8.88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12.2%、11.4%和22.1%。

(表格来源:公司财报、招股书,央广网制图)

今年8月12日,理想汽车在港交所上市,彼时,对于港股上市的募资用途,理想汽车将“为研发高压纯电动汽车技术、平台及未来车型提供资金”放在了第一条,同时表示要为智能汽车及自动驾驶技术,及未来增程式电动汽车车型提供资金;然后是为扩大基础设施、市场营销及宣传提供资金,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而从三季报数据看,无论是营收占比,还是实际支出,理想汽车的研发投入都落后于“蔚小理”中的另外两家,其史上最好季报的含金量并不高。

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何“漂亮”的三季报并未让理想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截至12月29日收盘,理想汽车的港股价格,在三季报发布后的一个月时间里,从35.44港元跌至29.84港元,同比下跌15.8%。而在大洋彼岸的美股市场,理想汽车则成为了造车新势力三巨头中总市值最低的,截至12月27日收盘,其总市值为308.20亿美元,而蔚来和小鹏的总市值分别为471.29亿美元和388.62亿美元。

NOA推送时间接连“跳票” 研发弱势显现

理想在研发投入上的落后,已经开始影响到消费者端的体验。

在辅助驾驶功能上,理想汽车一直在三巨头中处于落后位置。今年5月,2021 款理想 ONE汽车正式发布,拥有对人、车的识别和制动能力,标配全栈自研的理想AD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在原有的 Level 2级别辅助驾驶基础上,升级NOA导航辅助驾驶的能力。

彼时,因为理想汽车的销售隐瞒推出新款的计划,导致大量消费者在新车推出的前夕购买老款车型,理想还遭遇了车辆上市后最强烈的一波消费者维权,失去了不少忠实粉丝,有车主自嘲的称呼自己为“韭菜”“老韭菜”。

但没有被“割韭菜”,成功定上新款的车主,也没有高兴太久。在5月新款发布会上,李想承诺 NOA 系统会于9月上线,但实际推送时间一直跳票,官方也没有给出明确的原因。12月初,在跳票三个月后,理想NOA系统正式向车主推送,老款车主仍只是新增视觉泊车功能,2021款理想ONE新增可开启导航辅助驾驶功能。

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因为“缺芯”等原因,车企承诺跳票、交付延期的事件并不鲜见,但NOA系统并不受此影响,理想汽车推送时间的延期及新老车主的差别待遇,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其在成本上的控制和在研发投入方面的“吝啬”。

两年时间即可成就“第一智能电动车企业”野望?

研发投入不足,暂时的表现是软件工期上造成老车主不满,但实质性的影响更加深远。

事实上,理想汽车至今只有理想ONE一款车型,而且采用的是争议很大的增程式,并非真正的电动车。在北京和深圳,增程式动力汽车并不被认可为新能源汽车,也不能使用新能源车指标。

而其竞争对手小鹏汽车和蔚来汽车则主攻纯电领域。小鹏汽车目前已有P7、P5、G3i三款在售产品,涉及轿车、SUV等车型,产品矩阵逐步完善;与理想同样布局大中型车的蔚来,也发布了多款车型。

从2022年的新车计划来看,理想汽车明年仍将推出以增程式为动力的新车,纯电动车要等到2023年才有可能发第一款。

而“战火”越烧越旺的新能源市场,到2023年竞争无疑将更加激烈和残酷。除了“蔚小理”,“哪零威”等更多新锐品牌也在发力抢夺市场。连李想最近隔空喊话的大众中国,都在今年连续发了多款车,加速抢占新能源“蛋糕”。大众等传统车企尽管发力晚、转型慢,但其技术积累和品牌影响力不容小觑。同时,今年进军造车赛道的互联网巨头也越来越多,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

企业混战加剧,车辆智能化软硬件、自动驾驶等技术的比拼将进一步升级,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加快,行业也将加速洗牌。如果理想汽车2023年才开始抢夺真正的新能源市场,一方面增程式动力汽车到那时可能更不被政策和市场所支持,王牌产品彻底失去倚靠,另一方面新能源市场不仅是卖车,充电网的铺设同样是掣肘发展的关键。像蔚来那样,在网络服务投入很多的企业,都开始面临“充电十分钟,排队一小时”的问题。

理想汽车曾提出2025年的销售目标是在800万辆新能源车市场中抢占20%的市场份额,即年产销达160万台,成为中国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业。而从2023年计划发布的第一款纯电动车到2025年,仅仅只有两年时间。这些骨感的现实,如何支撑未来的理想,成就李想“第一智能电动车企业”的野望?

上一篇:热“雪”沸腾!北京越野BJ40冰雪体验营变身“悦野”千面侠

下一篇:西方屡次用“眯眯眼”羞辱中国人,小眼睛无罪,根本原因还是歧视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