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在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有目共睹,自2019年以来,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销量逐渐走高。到2021年,比亚迪就晋升到了新能源汽车排行榜的前三名,2022年第2季度反超了特斯拉,成为了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冠军。
自从今年4月份,比亚迪官宣停止生产燃油车之后,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就像坐上了火箭一般,销量一路走高,连续多个月累计销量突破10万台。9月份,比亚迪的总销量突破了20万辆,远超特斯拉同月的总销量。
根据1~9月份的销量统计来看,比亚迪的累计销量已经达到了117万台,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2022年比亚迪的销量很有可能会突破150万,甚至有希望向着200万迈进。但是现在困扰比亚迪的不是没有人买车,而是什么时候才能交付车辆。
【资料图】
今年由于受到供应链短缺等问题的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链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比亚迪现在还有几十万的订单没有交付。
从销量上来看,比亚迪用四五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反超,年销量已经完全超过了特斯拉。这样的成绩让不少国人开始沾沾自喜,认为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实力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甚至超越了特斯拉这样的一线新能源汽车品牌。
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上取得的成功,对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产品价值的提升确实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大家都知道,销量只是体现产品力的一个方面,通过销量来解读比亚迪和特斯拉之间的差距,其实是非常狭隘的。
比亚迪虽然在销量上取得了突破,但有句话说得好:卖得多不一定赚得多,这种现象在低端市场尤为明显。比如五菱宏光面包车,它的销量也很高,可是五菱宏光面包车的价格很便宜,一台车也就四五万元,车企从中赚到的利润其实很低。
很多企业现在都在积极打造自己的高端品牌,或者推出中大型高端汽车,想通过转型来提升自己的产品价值,其实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从而提高售价,实现盈利上的飞跃。
特斯拉从诞生之日起就定位豪华纯电动汽车品牌,将自己的产品基调定得特别高,即便是入门级的车型售价都高达30万。而比亚迪是自主品牌中比较边缘化的一家企业,在生产新能源汽车之前,比亚迪在传统燃油车领域的存在感很低。
转型新能源汽车之后,比亚迪的定位也比较亲民,单车均价在19万左右,和特斯拉根本不在一个量级。卖出一辆车的利润上,两个品牌之间的差距也比较大。
以前特斯拉没有进行国产化,仗着进口关税因素的影响,可能一辆车的利润也不是特别高。但是上海超级工厂建立之后,特斯拉有了本土生产的优势,节省了不少制造成本,有了更多利润空间。
另外,两家车企的盈利模式也不一样。作为从传统行业转型到新能源领域的汽车品牌,卖车是比亚迪的主要收入来源。而特斯拉却不一样,它除了卖车之外还卖软件,特斯拉引以为傲的自动驾驶软件就是盈利的主要来源。卖一套自动驾驶软件获得的利润,可比卖一辆汽车的利润高多了。
除此之外,特斯拉还销售超级充电桩和内置升级软件的业务,这些额外的收入都使特斯拉的盈利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纵观之前特斯拉的年度报告,大家就能从中看出一点端倪。特斯拉一年营收4000亿,光利润就有600亿,原因就在这里。
更重要的一点是,特斯拉还有下行的空间,而国产新能源汽车只能尝试向上突进。价格从高降低,消费者很容易就能接受。但从低价往高价提升就没那么容易了,消费者会觉得是车企获得销量之后“飘”了,大家想想比亚迪汉上市时,因为价格高遭受了多少抨击。
马斯克就曾公开表示,未来特斯拉将推出更入门的造车平台,比现在的3/Y平台制造成本还要低。现在特斯拉Model3的售价已经降到了20多万,如果制造成本再降低50%,那未来特斯拉的售价很有可能低至20万以内。
售价高达30万时特斯拉都不愁卖,如果价格降到20万以内,那特斯拉的销量可能会出现很大的改变、而且它还是一个全球汽车品牌,超级工厂覆盖了欧洲、美洲等市场,利润将更加可观。
综合这些方面来看,比亚迪和特斯拉之间其实还存在很大差距。比亚迪目前只是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海外市场,远不及特斯拉。就现阶段而言,比亚迪也没有实现真正的超越。不过国产品牌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非常优秀了,我们应该予以肯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