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短道速滑队的不要脸,全世界基本都知道,但羊还是低估了他们…
今年冬奥黄大宪因犯规被罚,韩国全民开始“西八”模式,质疑北京冬奥有裁判黑幕,反正翻来覆去都是那些话,说我们脏,说我们丑陋。
话说这种情况,羊见怪不怪。
可羊千算万算,也没想到刘在石会出来发声
(截图来自@看韩影)
讲真,搞笑艺人刘在石在国内风评一直挺好,不少人对他都比较真情实感。
瞅瞅这个转赞评的数量,就能看出大家的震惊和愤怒了
刘在石的粉丝站甚至直接关站
emmmmm…这届冬奥会简直是中韩对抗赛吧?赛场上比还没完,线下也非得整出点幺蛾子。
这边韩国明星塌房,那边韩国网友挑事儿。
比如,就硬说汉服是抄袭韩服…
中国网友都笑死了好吗!乌乌泱泱地赶忙过去对线,博主十音也录了视频回击
关于汉服抄袭韩服的争端,其实是每年都会有的老话题了,两方这么多年一直在吵。
但羊觉得,比起吵架,理解自己国家的服饰内核,或许才是更重要的的事情。
数千年的文化,偷不走
汉服指的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在数千年的时间中,汉服不断变化更新。
但这精美的服装,却也承载着很多时代特征,更蕴含着女性在不同历史阶段所经历的社会职责的转变。
先从商周开始说。
我们现在都说“衣裳”,但在古代,古人的服装形式为“上衣下裳”。
“衣”就是衣服,“裳”则是裙。
“上衣下裳”的模式,早在商代就已经形成。
在商周时期,小农经济还没有完全发展,女子也能从事农耕,充当劳动力。
所以在当时,男子和女子的“上衣下裳”并无太多不同。
春秋时期时期,流行的汉服款式变为上下连体的深衣。
深衣是儒家推崇的服饰,在穿着时要比传统的上衣下裳更为便捷,儒服雅步也成为当时的风尚
秦汉时期,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在先秦时期,社会风气相对自由,但是到了汉代,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男尊女卑”的观念产生并逐渐发展。
在这一历史时期,汉服更加精美,但也可以从中看出其对女子的一些约束。
比如,汉代的女子服饰要上下连体,表示情感专一。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马王堆汉墓曾出土大量汉代女性的服饰,在12件保存完整的衣物里,有9件是曲裾袍。
而这些各式各样的曲裾深衣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衣襟缠绕下身,形成一种紧身的裙,也有的会在收紧的曲裾裙下摆,加一个篷帐的缘,好像盛开的喇叭花。
据说,这样的目的是,避免因为内衣的不完善导致出现不雅。
到了汉代末期,直裾袍流行。
传说汉宫内的嫔妃,以前都穿无裆裤,但皇后担心皇帝抵御不了太多的诱惑,就以保重龙体为名,要求宫女全部穿上有裆的裤子,并在前后用带系住。
有裆裤流行后,缠紧下身的曲裾袍就有点多此一举了,于是便被直裾袍取代。
虽然说理由让羊有点无语…
但羊不得不说,直裾袍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汉服的发展。
它不像曲裾一样受限,既可以收腰体现女性的阿娜多姿,也可以放宽展现富贵端庄的气质,大大增加了服装的自由度。
上图就是汉代舞女穿的长袖直裾。
哪怕是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也非常飘逸灵动仙气十足。
要说开放?还得是盛唐
随着汉王朝的皇权衰落,内部分崩离析,中国又迎来了魏晋南北朝。
大家都知道,当政局不稳定时,文化会相对繁荣自由。
虽然文化分好坏,但汉服也的确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
比如,我们现在常见的坎肩,背心,在当时被称为裲裆,前后两片衣襟,没有袖子
汉服发展在南北朝时期相对自由。
秦汉时期,汉族人也穿裤子和短袄,合称襦裤,贵族们在襦裤外还要再加袍或裳,只有地位比较卑微的人才能直接把裤子露在外面。
然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褶裤却成为了流行的时装。
褶是短身大袖的袍子,裤分大口小口,大口裤是最时髦的
这种穿着不仅方便行动,也体现褒衣博带的风度。
到了唐朝,汉服变得更为精美。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发达,对外交往也非常广泛。
国力强盛带来的影响之一,就是敢于吸取外来文化并进行融合。
盛唐时期女子流行大袖衫。
它一般由薄纱制成,因为衣袖往往宽于一点三米,所以被叫做大袖衫。
魏晋时期的人追求仙风道骨的清瘦造型,盛唐时期的女性则以丰硕健壮为美,整体的服装风格明朗开放。
唐朝女性,真的很“敢露”。
丝绸制作的大袖衫非常飘逸,而且隐约可见女子的肌肤
长裙可以高束到胸部,挺拔的乳峰,展现了唐朝女性的魅力。
同时,也体现了那个时期开放的时代气息。
唐代女子的发髻也非常丰富,主要特点是崇尚高大。
(对了,假发在唐代也很流行)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说起妆容,唐朝女子的妆面大概是所有朝代中最缤纷的。
因为对外交往广泛,唐代的妆容受其他民族及西域国家影响颇深。
当时的女性,抹胭脂、画眉毛、点口红、描酒窝外,还会贴花钿
花钿被装饰于眉间,是花朵的形状。
在唐朝达到了它风行的鼎盛时期,唐代诗文里随处可见它的芳踪。
初唐卢照邻就有“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鸭黄”的诗句,晚唐的皮日休也有诗写道:“半垂金粉如何似,静婉临溪照额黄。
唐朝的经济发达,使得文化也相对包容。
在唐朝,汉服精美且开放。
和以前的朝代相比,唐代女性是更加自信大胆的,不管是服装还是造型,处处都展现着雍容华贵的女性之美。
宋代,一个转折点。
对于汉服的发展来说,宋朝是一个转折点。
由于辽、金、西夏等游牧民族的日益强大,中国封建社会在这一时期开始走向衰微。
在危机时刻,宋朝统治者开始强化思想控制,推行程朱理学。
宋朝的服饰文化,也趋向重视沿袭传统。
宋朝的汉服也很精美,但相比于唐代服装的开放风格,宋朝重朴素而不失雅致。
宋代流行的药斑布,是现在蓝印花布的前身。
它由特殊的药材印染而成,也被称为浇花布
当时的宋王朝软弱无力,国库空虚,大量织棉要用于纳贡或贸易,就连皇室也不得不用印花绫纱代替锦绣布匹。
但是,专用于宫廷的工艺禁止民间使用,一些官僚地主就偷偷用一种药材印染出这种蓝白相间的药斑布。
可以看出,和唐朝浓颜明媚的风格相比,药斑布开始回归淡雅
宋儒裙是宋代妇女的主要服饰。
宋代女子的裙子已经不再像唐代那样束在胸部了,上襦下裙的样式,淡雅却也显得复古。
上图是穿窄袖儒裙的侍女,裙带中间垂挂的是用来压裙的绶环
尽管宋朝连年遭受异族侵袭的危机,但市井文化却是丰富的。
然而,丰富中也有怪异,和多彩多彩的市井文化同时出现的,还有畸形审美——
宋代是缠足之风逐渐发展盛行的时期,三寸金莲的形式也逐渐丰富起来。
就这样,唐朝明媚开放的造型文化,在宋朝程朱理学等一系列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开始回归朴素。
自宋开始,汉服依然在发展,精美程度也并未减少,但风格却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直到1644年,明王朝被清王朝取代,满族统治的时代开始,满族服饰变为皇室正统服装,汉服的发展也因此稍显停滞。
同时,女性的着装更难受了。
羊心里最直观的例子,就是满族的木底礼鞋
好女性穿上之后,身材更为高挑,再加上华美的服饰,长至脚面的旗袍,看上去极其修长苗条。
但穿上这种鞋,也代表着行动受限。
因为只能小步行走,身姿却是婀娜了,但也非常不便…
说实话,冬奥期间,羊看了很多汉服韩服争端的讨论贴,大家的情绪一直是激动愤怒的。
羊想说,是我们的东西就是我们的,它永远不会被偷走。
但作为中国人,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多了解一下我国的服装文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的服饰特点各异。
它可以是实用的,可以是优美的,也可以是端庄的。
它璀璨如星河般绚丽,却也承载着不同时代的精神内核。
精美的服装,纪录着历史,更纪录着女性在时代发展中所经历的一切或尊荣或谦卑的过往。
从古至今,服饰都是一种时代符号。
在惊叹于它的美丽精致以外,羊更爱它背后所代表的灿烂文明。
因为,汉服从来都不止是服装,也是故事。
参考资料:纪录片-《发现中国-中国服饰文化》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