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活动 项目 快讯 文娱 时尚 娱乐 科技 汽车 综合 生活

有泥土味道的刺绣长什么样?问苗绣传承人王丹青

2022-10-31 16:51:44 来源:腾讯网

如何让苗绣这门传统民间手艺与年轻人的审美共振?通过王丹青的妙手设计,同时借助互联网与规模化,千余名贵州苗族绣娘有了稳定的收入。小小的手工绣品成为连接贵州苗寨与世界的桥梁,让全世界看到苗寨绣娘用双手缝制的锦绣生活。


(资料图)

2004年,王丹青在贵州民族大学学习民间艺术设计专业。大学课程里就包括苗绣单元,老师用PPT和几张个人收藏的绣片藏品为同学们讲授,课堂上的浮光掠影,却为日后王丹青与苗绣结缘埋下了种子。待到王丹青深入苗寨后,这颗种子开始茁壮成长。

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统手艺来说,深入民间永远是制胜法宝。大学三年级,老师带着整个班到施洞苗寨学习。亲眼见到绣娘和她们手中饱含着体温的绣片,了解了苗族的风土人情,王丹青一下子爱上了苗绣。“在苗寨里我看到很多精美的衣服,小孩子的帽子、鞋子,还有苗族女生的嫁妆,非常壮观。”王丹青说,“苗绣上的银饰和不同技法的绣片让我大开眼界。”

让王丹青彻底打开对苗绣的审美,是她一次在贵州台江过苗族姊妹节的经历。台江苗族姊妹节对苗族女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社交节日,这一天,苗族女孩会穿上最好看的盛装来参加活动。男孩子看到心仪的女生就会主动上前相识,之后青年男女们游方恋爱、踩鼓、对歌,好不热闹。

“我们平时看到的苗族服饰和苗绣通常是以黑色和蓝色为主,但苗族有很多分支,不同的支系有自己的色彩的风格。我们那天到访的施洞,姊妹盛装是以红色为主。姊妹节这天,大家会把自己最好看的衣服和饰品全都装扮上,从头饰、衣服、裙子到绣花鞋,看起来都非常华丽、隆重。”戴满戒指和手镯的纤纤玉手,拿着带银饰的刺绣手帕,这些细节让王丹青对苗绣之美有了具体而深刻的印象,也让她下定决心深入了解这门传统的手艺。

此后一年,王丹青深入苗寨,开始从头学习这种从民间生长起来的纯粹的艺术。“贵州妇女很淳朴,你到别人家,她们都会喊你过来吃饭。”一天,她看到杨大姐正在绣花,王丹青表示对她的手艺很感兴趣“,杨大姐很开心,邀请我到她家吃饭,后来我在她家住了一段时间,和她学习苗绣。”

近距离的接触,让她了解到苗绣从纯朴中生长起来的巨大的艺术魅力和纯朴的美。“苗绣不像是湘绣或苏绣,这些刺绣兴盛的地方会有绣娘以刺绣为生,所以她们会格外注意不做重活儿,纤纤玉手保护得很好。但苗族妇女大部分时间还要去干农活、带孩子、照顾老人。她们是用闲下来的时间做刺绣,她们可能前一秒还在干农活,回到家里把手上的泥巴洗干净,就在树下开始刺绣。干农活时,她们很有力气,但绣起花来又是另外一种细腻精致的景色。”

正是近距离的了解,让王丹青明白,姊妹节上苗家姑娘繁复的盛装之美的细节:“苗绣不是直接在布料上绣的,绣娘会先将图案绣到绣片上,再做成完整的衣服。”王丹青说,在苗寨,她总是能看到苗族妇女人手一只竹筐,筐里有绣片、剪刀、布料,还会有一本夹着彩色绣线的书。一天里,农忙时间干农活,农闲的时间绣花,日积月累地成为艺术。“所以,女儿的盛装和嫁妆,都是经年累月的作品——盛装上的纹样是妈妈一针一线地绣出,银饰则是爸爸外出劳作一件一件换来,所以苗族服饰上的银饰是以多为美、以大为美、以重为美。”生活的温情、土地的温度、父母的体温让苗绣熠熠生辉。王丹青感慨,她被这份接地气的艺术打动。

每一段梦想实现之路都会有曲折,命运安排了寻梦人在蜿蜒的山路里前进,在不同的曲折中学习经验,实则是修炼不同武功最终通向应许之地。

大学毕业后,王丹青曾有过不同的职业尝试。她怀揣着珠宝设计师的梦想和对大城市的向往前往广东,在深圳一家工作室做珠宝设计助理设计师。后来,公司移居到广州,她选择北上北京继续深造珠宝设计“。我性格比较自我,更希望成为一个独立设计师。”爱好的指引让她开始尝试做手工首饰,有空时她会去市场上拣选原材料“,当时觉得金银、钻石、宝石都太贵了,我就从市场买来布、线、木珠子做设计。”

2012年,中国电商方兴未艾,敢于尝鲜的王丹青,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淘宝上开了店铺,将制作好的手工艺品放到店铺中,结果一售而空。至此,制作手工艺产品的思路渐渐浮现,她也与苗绣重续前缘。

王丹青再一次回到苗寨。这回,除了对苗绣的热爱、对绣娘的情谊,王丹青还带上了想法和设计蓝图——她希望将苗绣的技法与产品相结合,让更多年轻人通过喜欢的产品,了解到苗绣这门别具魅力的传统手艺。

尽管没在“中国四大名绣”中占有一席之地,但苗绣却有着苏绣、蜀绣、粤绣或湘绣不具备的特点。苗绣色彩鲜明,有很多红配绿、紫配黄的搭配。

这样的配色很少见,也格外鲜明;在华丽的想象中,苗族妇女还有很多创造性的绣法,例如将金属锡与绣法结合,让服饰上多了一层金属光泽,绣龙时还有一种特殊的皱绣,可以让龙栩栩如生,跃然布上。另外,苗绣也很讲究对称的美感,成双的龙、虎、牛、鸳鸯等纹样,让这门技艺具有独特的美感。有时,很多纹样还带有故事情节,穿上一件衣服就像打开一本书,讲述着苗族的迁徙故事、风土人情或者生活习惯。因为苗族是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很多的历史都是通过服装的款式、刺绣、歌舞传承下来的,所以,苗族服饰也被称作“穿在苗家人身上的史书”,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和要表达的东西通过绣片传达出来。

在产品设计方面,王丹青在继承先辈们留传下的技艺的同时,在设计中融入民族性与现代审美。强壮勇敢的虎玩偶、能吃能睡的猪头鞋、期许健康的蟾蜍口水巾、蕴含祝福的虎头福袋等。每一个产品,往往是由她先绣出样品,反复改善后,再将配色方案和原料交给绣娘,与绣娘合作完成产品创作。

与绣娘的合作初期,也曾有过摩擦。最开始,绣娘们喜欢在细节的地方自由发挥,例如细微颜色差别的线偶尔会混用,甚至还有一次,把样稿中猫的眼睛由一蓝一透明,改为两只蓝眼睛,因为绣娘们以为是王丹青忘记画了。经过很多次沟通,以及反复检查,绣娘们也开始习惯于按照图纸去绣。

和绣娘的合作,是王丹青对“纯手工”初心的坚守、对手艺的尊重;这份带着情谊的合作以可持续、可复制的方式,让生动的苗绣手工艺品带到大山之外,更给黔东南的绣娘们带来更好的生活。

前不久,王丹青尝试了用机器和人工分别制作一个新产品的打样。同一样绣品,机绣和手绣看起来完全不一样,机绣死板,手绣则更灵动质感。这更加坚定了她永远坚持手绣的初衷。她希望将技艺本身的纯粹性从一代代苗族妇女前辈的手中流传下来,让大家看到苗绣针法本真的样子。

截至2022年,王丹青帮助1397名贵州苗族绣娘就业“。很多绣娘告诉我们,她们的要求很简单,通过自己的双手让身边的人过得更好,让自己的底气更足一点,就很满足了。”王丹青说,“绣娘们的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也照亮了我。每次到贵州苗寨去,我都会觉得生活轻松美好,很愉悦,不像城市中朝九晚五般紧张。绣娘们的生活简单,坚韧,知足常乐,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她们的生活态度特别积极。”

这个女性相伴携手的故事,还铺展出更宏伟的画卷。2017年,与王丹青合作的100位绣娘,历时一个月,完成一幅22米长的《锦绣台江》苗族风土人情画。在绣制中,绣娘们运用了平绣、锁绣、马尾绣、织锦、打籽绣、皱绣、扭角绣、破线绣、辫绣等近十种苗绣传统针法和技巧,再现了苗族的生活风貌——划龙舟、牛打架、纺织布、染蓝靛等苗家生活栩栩如生浮现在画卷中。这幅作品曾在卢浮宫的艺术沙龙展中展出,也曾多次出现在国内大型艺术博览会上。回想起百余位绣娘在台江最大的秀眉广场共同绣制的场景,王丹青依然历历在目。“这个过程让每个参与者都感受到民族自信的力量,也让全世界知道苗绣这门古老而精美的绣种。”

颜色:苗绣用色大胆,颜色对比明显,配色充满想象力。

绣制方法:苗族首先需要剪出纹样,然后将纹样贴在绣布上面进行绣制。

纹样:剪纸的图案和纹样几乎都是苗族神话故事和生活题材,神话的纹样大多是关于蝴蝶妈妈、各种形态的龙及几何图形;生活题材范围更加广阔,有花鸟鱼虫、耕地种田纹样,还有男生女生恋爱的游方纹样。

龙纹:绣中的龙和中原传统想象中的龙有较大区别,最常见的包括牛龙——牛的身体配上龙头,或者是牛头配上龙神,还有蜈蚣龙、双头龙等,这与苗族神话故事中龙的造型息息相关。

编辑:若菲 

文:张知依 

视觉:卞玉清 

摄影:余露 

妆发:郑伊阳 

图片来源:时尚COSMO/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没有冲锋衣,可学不了刘雯Gorpcore

下一篇:向来谨慎的小众设计师品牌为何在中国加速扩张?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