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活动 项目 快讯 文娱 时尚 娱乐 科技 汽车 综合 生活

中国脸,被嫌弃了整整100年?-环球报资讯

2022-12-29 11:59:26 来源:腾讯网

又一次被老祖宗的智慧给震惊到了…


(资料图片)

上周在微博上看到了新鲜出土的兵马俑,因为还没有氧化,兵马俑的面部神态逼真到甚至有些吓人

如此富有肉感的色彩搭配与构造,就算是在千年之后的今天依然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乍一看惊悚,但盯久了后会发现这张脸是如此的熟悉,纵使过了两千年,这张脸也依然是你,是我,是他和她。

这不是绝对精致的面孔,

但羊在他的脸上,看到了我们的种族。

我们的审美,是东方审美吗?

陈丹青老师今年做过一期视频,叫“中国人的模样”。

在此之前,羊脑海里其实没有关于中国脸的一个绝对定义,中国很大,民族太多,羊无法用一个精准的词去概括。

但羊知道,我们的审美正在与纯正的中国味儿渐行渐远。

什么是如今大众意义上的美?

眉眼深邃,鼻梁高挺。

我们现在所谓的美,其实讲求的是骨相的立体与精致。

而每每在谈论骨相时,

我们总是把好看的骨相约等于西方骨相。

想想荧幕上那些大红大紫的骨相美人,基本都是以李嘉欣、张柏芝为代表的有西方基因的骨相美女。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西方骨相确实有一定的审美优势。

特别是在荧幕上,深邃的脸往往会更有故事感。

再配合上光影流转,立体感则会更加凸显。

阴影与光线的明暗交错,很像古早欧洲非常富有造型感的写实油画。

甚至于我们国人常说的电影脸,其实也是有着优越骨相的电影演员,而皮相好的演员基本只活跃在电视剧圈。

西式骨+东方皮是目前最高级的审美取向之一。

而不管是影视界还是平日生活,西方的骨感度成了很多人对于美的绝对追求。

那么,纯粹的东方脸呢?

文化入侵,也是对审美的入侵

再讨论这个话题之前,宝子们首先要清楚一个概念:对审美的认知是基于对某种文化的认可。

精致的骨感无疑是好看的,但羊今天不仅谈脸,羊更想从审美的源头谈起——

中国人,到底应该是什么模样?

要追溯中国人的面貌,就要从曾经谈起,在没有摄影机的年代,绘画及雕塑才能保留国人的面貌。

说起美术史,中国有山水画,水墨画,花鸟画,甚至于在陶瓷器上,都有异常精致的彩陶绘画。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都认为中国绘画在很多领域是世界第一,但对于人物画的了解却存在空缺。

世界上最出名的人物画是什么?

是蒙娜丽莎,是无名女郎,是沉睡的维纳斯以及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然而,有谁现在能快速说出三个中国人像图?

羊相信基本没有几个宝子能快速想到,而这就是国内美术对于中国传统人物造型的教育空缺。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谈起人物就约等于在讨论西方美术。

从古希腊雕塑艺术到后来的文艺复兴,欧洲的人物造型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种标准。

羊打个比方,现在我们美术学院的考试,不管是国画还是油画,第一件事情都是考石膏像。

而这项考试,本质上是在考察西方美术造型的基础。

对西方造型美学的重视,使得学界对国内传统造型艺术有一定的忽视。

而这种不经意间的忽视往往会给人带来一种错觉:中国造型艺术不如西方。

但事实真的如此?

陈丹青老师曾在视频里表达过,在中国的古代艺术作品中,不管是唐宋还是魏晋,我们中国早都有了自己的人物表达体系。

绘画也好,雕塑也好,中国有一套完美成熟的系统来表达我们国人相对来说比较平和的面孔。

我们为什么会觉得中国造型艺术不行,本质上是因为我们并“不认可”我们自己的脸。

清朝灭亡后,中国开始接触西方艺术,当有2000年历史的中国雕塑遇到了古希腊艺术,我们的审美也发生了质的改变。

西式审美的入侵,就是源头。

中国近现代的雕像艺术什么样?

这是炎黄

这是女娲

这是李白

这些中国古代名人及传说人物,面部却被塑造得非常西化。

炎黄的眉骨,女娲的鼻梁以及李白的整体轮廓都是以西方雕塑艺术为基础,深邃的骨相给人非常强烈的观感和攻击性。

而西北荒原上巨大的汉武帝像,面部轮廓及造型概念完全是现代标准

西安华清池杨贵妃沐浴雕像,不管是体态还是面部构造都非常西化。

这种裸体雕塑,不就是古罗马艺术再现?

这就是近100年来国人对人物塑造的把握,对西方学习的狂热,使得我们已经忘记了中国人原本的模样。

国内的雕塑其实不比西方差。

西方重写实,中国重传神。

这张脸和羊在上文说的近代女娲脸完全不同。

她没有深邃的眉骨和轮廓,但羊在看到之后会有一种

发自内心的感动

,因为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模样

古人庙宇里的塑像也非常壮观。

很多美术生会觉得这些塑像有些土,但通过他们,羊看到了神的降临。

中国人讲求传神与写意。

相比起来,西方的写实主义会让人觉得缺乏一丝想象力。

井木犴,南方朱雀七宿之一。

这张脸好看吗?

或许从现代的审美取向来看他普普通通,但塑造出来的他却充满了神灵的沉稳、豁达

张月鹿,南方朱雀七宿第五宿。

神灵的机敏灵动,全投射在了他的表情之中

中国雕塑艺术不比西方差。

但因为不被重视,所以会被误解为落后。

当近现代人物造型艺术被西式审美“统治”时,又有谁能记得民族原本的面貌?

我们的面孔,就是我们的故事

话语权总是被强者掌握。

因工业革命强大起来的西方国家,也在利用文化影响各国。

就像强大的唐宋时期各国来拜访学习一样,当时的国人也或多或少会对西方文化产生一种“崇拜”之情。

即使如今的中国早已经不是100年前的面貌,但西式文化的影响至今存在。

羊在上一段印证了文化入侵也是对审美的入侵。

而审美入侵的后果不仅会让我遗忘我们原本的模样,更会让我们忘记自己民族的故事。

历史故事,其实都藏在面孔中。

羊先拿西方举例。

其实纵观欧洲的人物绘画史,人物的宗教色彩异常浓厚。

在文艺复兴前的中世纪,神学占据主导位置,对人性特别是女性的压迫极深。

那时的欧洲油画其实没有那么精致,多是突出宗教的神圣或对人物的审判

就算是纯粹的人物画,也非常具有罗马风格。

注重写实主义的性格刻画,比如下图这对貌合神离的夫妻

到了辉煌的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开始逐渐从神学中解放,画家也更加重视人物本身。

所以他们在画人物时,非常注重刻画人物的身体特点,包括人脸以及裸露的体态

但这是欧洲人自己的故事。

他们的历史发展,决定了他们艺术创造的角度。

所以当西安华清池贵妃像被完全西化呈现时,羊看到的不是美,而是遗憾。

中国人自己的故事仿佛被遗忘了。

我们的故事是佛教,是道教,是内敛及写意。

文艺复兴是欧洲的辉煌历史,但这不代表同时期的中国绘画艺术要低人一等。

早在文艺复兴之前,唐宋的人物画就已经很成熟了。

那时对人物的刻画在于形,而不在具体的五官

女性没有暴露,而是符合时代特色的婉约娴熟

而在文艺复兴同时期的明朝,中国人物画的写实主义也达到了巅峰。

不同的是,欧洲是因人性解放,而我们则是因为商品经济的迅速崛起,是当时社会审美需求和功能需求的必然产物。

很多人说,对比欧洲的人物画以及人物雕塑,中国古代的总是缺乏一种人物张力。

可羊想说,不同的脸背后是不同的故事,我们真没必要用另一种文化的方式去书写自己的历史。

探讨中国人的模样,要从我们千年的历史中窥得。

当近代审美被西式影响,不管是艺术还是影视都难以最寻得中国最纯粹的底色。

是谁规定了美,又是谁能给美赋予定义?

西方美和东方美各有各的韵味,但我们民族的模样不应被西式审美统治。

就算在当今世界,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成就认可度更高。

但在制作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人物雕像或画作时,相比复制艺术,我们本应保持纯粹。

每个人都有权利追逐自己认可的美。

但首先,请别忘记我们是谁。

上一篇:速看:他这追到手就分手的集邮式交往,放内娱分分钟要被喷退圈吧…

下一篇:封面人物|马伯骞:上头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