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印泥】
篆刻印泥,主要用于篆刻艺术,配合石质印章和篆刻用纸(连史纸居多)使用。
这种印泥多为精制瓷盒包装。买来拆封后需要伴和成团,每次使用之前或者数月闲置后都需要翻调均匀。此外,需要放置在通风、冷热变化不大的地方保存。
这种印泥多以朱标为主要原料,较干。使用寿命频率各异。如果使用保养方法得当,盖章量不多,则可使用三至五年,甚至更长。
该类印泥由于原材料珍贵、制作工艺繁复,价格最为昂贵,一般30克的价格在一百元到五百元不等。
如何挑选好印泥
好的印泥,红而不躁,沉静雅致,细腻厚重。印在书画上则色彩鲜美而沉着,有立体感。时间愈久,色泽愈艳。质地差的印泥,出来则显得色泽灰暗或浅薄,有的油迹浸出,使印文模糊。
印泥是印章的衣服。服装不整,则失之寒碜;印泥不佳,则印章不能生色。好的印泥,色泽鲜明,永不晦变,且沉厚不走油,拓用之后,印泥上结一层光泽,“用手拂之亦不脱落”。
对颜料的选择主要看其是否会褪色,渗不渗油。对油脂的选择主要是对其干性度,粘性度和渗透性的考量。对纤维的选择是弹拉力的强度和吸取色浆能力的大小。如何选择印泥?好的印泥应该是容易上章,容易上纸,不渗色,基本不褪色。
印泥质量如果达到了以下六个要求,则印泥肯定使优良的。
1.颜色鲜艳,历久不变,无侵蚀性;
2.钤出印文遮盖率高,连钤数十次字口依旧清晰;
3.在两三个月内不使用,泥质不发生油浮朱沉;
4.在气温摄氏4度左右到30度左右,泥质稠度变化小;
5.泥质细腻有光泽,富弹性,印文无渗红;
6.历久不霉烂,不硬结。
这六个要求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的。如“颜色鲜艳,历久不变”,同“遮盖率高”,有内在关系又有所区别,颜色能历久不变而鲜艳,则这种朱料肯定遮盖率高;但遮盖率高了,不一定“连钤数十次而字口依旧清晰”,反之。连钤数十次字口清晰的,不一定遮盖率高。再则,“印文无渗红”,同遮盖率有联系,因遮盖率高的颜料肯定不会渗红,但无渗红的泥质不一定“细腻”,“富弹性”。“不发生油浮朱沉”同“稠度变化小”有关系,但油浮朱沉不一定是由于稠度变化而发生的,还有一个温差和时间的关系,等等。
印泥的使用与保养
印泥的使用
1.印泥上章之前,需进行搅拌翻调,从边缘圆弧向上团印泥,然后顺时针方向推动,将印泥合成球状,形成泥团。
2.用印面蘸印泥时,不可直接戳进,需一手持稳印泥盒,一手持章使印面一侧触到印泥顶上圆光处,边打边转动印章,宜轻勿重,不可挤压、使劲敲打印胎。
3.盖章完毕后,必须及时清洗章面,防止残余印泥粘上灰尘污垢后黏度强化,致使下次盖章极易拉出艾草,影响印文的清晰度。印泥必须经常翻调,至少半年翻一次。
许多人认为书画篆刻印泥同普通办公印泥一样无需保养,其实是大错特错了。越是好的印泥越是需要人们对它呵护。以下,我们介绍一些最主要的保养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印泥的保养
慎收贮 —— 容器采用旧瓷器最好,水晶玉器亦可,不宜用铜锡等金属,最忌用漆器木器陶器,以及犀象等动物骨骼容器。使用金属器,容易同印泥产生化学反应,使印泥变黑变硬。而漆器木器陶器等容器,由于其结构疏松,孔隙较大,印泥中的油分容易散失,会影响其长期正常使用。
宜翻晒 —— 春冬日暖,宜晒一时;夏秋日烈,宜晒一刻。久而不动,印色自坏。
远污垢 —— 盖章用毕,必净章面,盖好印缸,毋使灰落,有损印泥质量。
慎霾湿 —— 芒种后霾,概宜高阁,冀北风高,防其灰入,南山烟雨,斥卤卑湿,高藏慎密,又宜常晒。
勤翻调 —— 印泥存放时间长久之后,砂体沉下,油性浮上,会产生分层现象。所以,须经常翻调至均,和其体性。一般十日半月就需翻调一次。
忌添油 —— 一旦色淡,油干,不宜自行加油。首先,印油是经过多道加工后制成的,非普通的蓖麻油或者菜油。如加入蓖麻油或者菜油后,因其远远轻于印油及其他成分,故会漂浮于印泥表面。所钤印文必油迹斑斑,影响印文效果。而单纯的只加入印油而不加入颜料,会使原有的印泥组成比例失衡,艾草腐蚀,印泥溃烂,不复使用。如果发生色淡油干的现象,需购买原生产厂家出产的同种袋装印泥,以一比一的比例拌合至匀。或送往生产厂家或者销售商家进行修复。
精美古印泥盒欣赏:
清 景泰蓝乾隆年制印泥盒
清 四方珐琅彩印泥盒
清早期 粉彩印泥盒
五彩印泥盒
下一篇:艺术与商业地产的共处能存在吗?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