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站在金马的颁奖台上
2016年11月26日第53届中国台湾金马奖,冯小刚导演念到马思纯名字时,她还沉浸在周冬雨获奖的喜悦里。当再次听到“还有一位,马思纯”时,镜头里的她捂着嘴显得有些懵,直到周围人转过身用力攥住她的胳膊恭喜时,马思纯才确信得奖的是自己。她转身抱住妈妈,和周冬雨一起走向领奖台。
凭借《七月与安生》,马思纯和周冬雨双双拿下金马影后,成就金马历史上第一个“双黄蛋”女主角。这位28岁的年轻女演员,终于以“金马影后”的头衔打败“蒋雯丽外甥女”的身份标签,得到认可。获奖时,马思纯比历届金马影后的平均年龄小了将近五岁。不同于周冬雨所在的90后小花阵营,在一众85后女星中,马思纯几乎是唯一的金马影后。长相甜美、演技精湛等赞美声蜂拥而至,马思纯依靠演技获得流量,成为85后小花演技代表之一,快速在电影圈站稳脚跟。“挺像做梦的,我都没有想过会喊出我的名字。”她后来回忆道。
事实上更早之前,在人们尚未“发现”马思纯时,她确实表现出了如后来的影评家们所言,颇具表演天赋。在《恋人》《秘岸》《我们天上见》《左耳》等影片中,她的表现可圈可点,特别是马思纯还凭借《左耳》提名了第52届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即使该片整体口碑一般。这些荣誉无疑都肯定了马思纯的表演能力。
热潮褪去,七月不“安生”
有人说,马思纯成也《七月与安生》,败也《七月与安生》。因为它,马思纯早早地站上了领奖台;但也因为它,她从此多了一个终身被对比对象——周冬雨。与近些年周冬雨的水涨船高相比,马思纯的起起伏伏似乎引起了大众的关注,直到2020年上映的《荞麦疯长》票房口碑创新低,马思纯在“高开低走”的质疑声中被推上风口浪尖。
在《荞麦疯长》中与其说马思纯用力过猛,倒不如说编剧对她饰演的小镇姑娘云荞过于“残忍”,电影中的狗血桥段几乎都洒在她身上。这些附加的内容突显了人物悬浮不现实,结果是观众通过角色代入,认为是她演“过”了。糟糕的是,《荞麦疯长》并不是马思纯第一次陷入这类窘境,类似的还有《大约在冬季》《奇葩朵朵》等等。盛名之下,马思纯也曾多次尝试突破,在娄烨电影《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里演叛逆少女,在《将军在上》中摇身一变英武女将军,在都市情感剧《加油,你是最棒的》中又增肥15斤诠释乐观小妞,可惜这些作品多数口碑不佳,有话题却缺少口碑。
对马思纯来说,令其陷入“高开低走”争议的不止是作为演员的被动,或许还有她选片偏文艺且多与新人导演合作也是重要原因。这两者在市场上都存在不小的风险,天时地利人和可能诞生《七月与安生》这样的佳作,稍有偏差则可能会如《荞麦疯长》《大约在冬季》般陷入口碑泥潭,作为主演的马思纯自然也上下起伏。在某综艺节目中,马思纯坦白自己得了抑郁症,病情严重时甚至连从床边走到房门的力气都没有。金马之“后”的五年,“七月”马思纯似乎过得并不安生。
少女疯长,七月等待“安生”
“不是你的话,那是谁呢?”许鞍华导演这样回答马思纯。根据张爱玲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第一炉香》公开由马思纯饰演女主角葛薇龙时,不少张爱玲书迷质疑半山里那个穿翠蓝竹布衫外罩绒线背心“粉扑子脸,眼睛长而媚”的葛薇龙,怎么能够让眉眼不怎么细腻的马思纯来演呢?
这不是马思纯第一次遭受选角质疑,就连令她备受肯定的《左耳》《七月与安生》亦是如此。饶雪漫和苏有朋、陈可辛和曾国祥都曾力排众议才确定了彼时尚是新人演员的她。从《左耳》里的“坏女孩”黎吧啦到《七月与安生》里看似温顺实则叛逆的七月,马思纯似乎相当适合诠释有点较劲的乖乖女。作为圈内著名的乖女孩,她其实自带叛逆因子,比如说最近令她屡屡登上热搜的恋爱事件。马思纯曾说:“因为青春期的丧失,后面接戏的时候,接了很多和我不一样的角色……那样叛逆、那样放肆、那样热烈,我觉得是在弥补我的青春。”在2021年新剧《你是我的城池营垒》里,马思纯因为倔强正义的医生米佧再次得到认可,成为大众心里喜爱的女主角之一。
作为女演员,马思纯不可避免地要被各种标签化和符号化;作为公众人物,马思纯则必须要学会应对争议。她承认出演新作《断桥》时,自己再次被电影筹备组全员否定了,这次力挺她的则是李玉导演。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