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当中有多少人在意11月11日——这一天,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纪念日?又有谁在意中国也曾是“一战”的战胜国?在英、法、美等西方国家,甚至全世界都在隆重纪念“一战”停战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却似乎以为那是别人的事,与我们无关。关于曾经参加“一战”的中国华工们,似乎早已成为尘封在历史中的记忆......
近年来‘一战华工’事迹在海内外学术界得到广泛关注,人民网、人民日报等央媒以‘铭记一战华工的历史性贡献’‘雪中的炭火—读姚蜀平《他从东方来》’等为题进行了整版刊文。英国、法国、比利时等众多国家也对一战华工高度赞扬。2018年,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国家社科基金设立了“华工与一战研究”重大委托项目。责任单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负责人是张俊义主任。据张主任介绍,项目组已经在疫情发生之前分别远赴俄罗斯、法国、英国、比利时等国家进行相关一战华工调研工作,预计在一战爆发110周年之际,完成全套一战华工资料集和四卷本《华工一战研究》。一战华工的历史性贡献一直以来也从没有过相关影视剧的作品出现,此次拍摄项目组也将全力配合支持,本人还将担任该电影历史总顾问。希望该片能拍摄成为一部史诗巨作。也将配合《华工与一战研究》重大委托项目研究成果的扩大宣传。
电影《他从东方来》改编自姚蜀平同名获奖小说,正是讲述了一战期间一群以山东人陈天青和陈天亮兄弟为代表的几十万华工远涉重洋,来到战火纷飞的欧洲,并和英法等协约国军队一起最终赢得胜利的故事。根据国家广电官网公示资料显示,《他从东方来》电视剧版也已经审批备案成功。电影版《他从东方来》或将由成功执导电影《八佰》的导演管虎和获得金鸡奖、百花奖的国家一级导演康宁联合执导。
该影视剧的拍摄最起码让国人知道11月11日这一天,是因为我几十万普普通通的中国农民参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日子。他们内心深处无不秉持“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理念,崇尚“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人本精神,正如华工们创作的《华工出洋歌》中的歌词:“众同胞,大家尽知,我工人,冒险而至,一为众友邦,二为自己,中华人,最爱好名誉......”华工们和北京青年们同样是“五四运动”的先驱者!我们就是要唤醒沉睡了一百多年华工参加“一战”的历史;唤起那些普通人的爱国情怀;焕发出我们对祖国更加深情的热爱!
下一篇:“星爵”克里斯·帕拉特配音加菲猫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