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字的简短热搜,一条年轻生命的悲剧:
#鹿道森#
一位年仅25岁的男孩,同时也是在陨落的瞬间才被大众所熟知的摄影师。
11月28日晚,鹿道森在微博上发布遗书,疑有自杀倾向:
“无需为他立碑,只愿玫瑰年年为他盛开”
担心他就此走向绝路,暖心网友在微博下留言安慰,警方也迅速加入协查。
但,糟糕的消息还是接连传来。
29号傍晚,有村民报案在朱家尖牛泥塘山南侧海滩礁石上发现了一件灰色风衣,内有一部白色手机。
经确认,手机就是鹿道森的。
12月1号,在朱家尖东沙滩附近海域发现一男性遗体,经家属辨认遗体是今日失踪的鹿道森。
警方排查结果,非他杀。
这条刚刚绽放的年轻生命,还是未被世界最后暖心的话语拯救回来。
当鹿道森遗体被找到的那刻,我们都明白死亡是他给自己寻找的解脱。
只是,这件事情的冲击绝不是在一声叹息后就能翻篇的,而是给每个人留下了长久的反思和警醒。
鹿道森一生的故事,太具有悲剧性。
就像是一个编剧都无法同时把所有凄惨桥段加注到同一个人身上的角色。
国产影视剧创作出的大多数苦情角色,无非是农村出身、重男轻女、吸血鬼的家庭。
最具典型代表的就是《欢乐颂》中的樊胜美以及《安家》中苏韵锦。
鲜少把这种悲剧式的形象放在男性角色身上,但现实是悲剧不分男女。
鹿道森出生在山区农村,小时候跟着父母在外。父母谋生,他求学。
9岁那年,因为学习成绩不够优秀,父亲重踹的一脚让他开始对世界产生质疑。
“如果世界上只需要神童,那我这样智商的孩子,是否就该被这样对待?”
(鹿道森遗书截图)
因为那一脚,鹿道森回家上学了,之后回家后就会变好么?
他面临了两个更糟糕且对孩子成长伤害罪的现实:
校园暴力,留守儿童。
因为长相清秀,又礼貌有加,和同校那些用调皮捣蛋来证明自己的男生不同。
格格不入,必被排挤。不堪入目带有侮辱性含义的外号,成了他的“名字”。
甚至,被威胁,还被逼迫下跪。
另一方面因为是留守儿童的原因,本应该成为他支柱的家,变得不再具有安全感。
亲姑姑直到他出事后,才知道他曾被霸凌的事情。
流浪在各位亲戚家中,尽管亲戚对他不坏,但心里缺失的那一块终究无法弥补。
爸妈回来后,他不再是留守儿童,可要面对的变成了一个随时争吵的家庭。
爸妈感情不和,争吵不断,互相讲述彼此坏话,又为了孩子不选择离婚……
一件件一桩桩,全都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烙印。
(鹿道森遗书截图)
在一个没有“爱”的氛围下成长,以至于长大后的他不断寻找爱。
长大后的世界也并没有变得更好,才是他绝望的原因吧。和爸妈倾诉,得到永远是家里没钱。
这些成长过程中被人忽略的细节,每一个都令人窒息。
在他选择时,也仍能看出他对温柔世界的眷恋。
自杀前写好了定时遗书,说明自己的死和任何人没有关系。
租住的房子退了租,摄影器材送了朋友,最爱的书捐赠给了图书馆。
他努力做到不为任何人增加麻烦,也在竭力给世界最后的温暖。
鹿道森身上的悲剧色彩,关键原因有二。
一是校园暴力,二是原生家庭。
先说校园暴力。
这是一个一直存在,且层出不穷的校园问题。
近几年,国产影视剧也开始格外关注这一块。
《悲伤逆流成河》且不说作品成色怎么样,也成为了第一个触碰校园霸凌事件的影片。
《少年的你》更是将镜头聚焦在留守儿童和校园霸凌上,两个无助少年互相救赎的故事。
一部比利时的新片《童一个世界》,用孩子的主观视角详细讲述了孩子世界对校园暴力的感受。
第一天上学的诺拉对陌生环境非常不适应,抱着哥哥不撒手。哥哥承诺她,课间时可以过来陪她。
等到课间,她没能见到哥哥,反而还被哥哥禁止跟着自己。
诺拉这才发现哥哥的秘密,他在校园被几个高年级的学生欺凌。
面对欺辱,哥哥一直沉默不做声,对兄妹俩还有侮辱性词汇。
诺拉发现被欺辱,是哥哥的日常。
哥哥被高年级的摁在厕所马桶里,被周边所有的同学孤立与嘲笑。
对这一切,哥哥从未想过告诉家长或者老师,因为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妹妹在承受不住时,告诉了爸爸,爸爸斥责了高年级的学生,得到了他们的道歉。
换来的不是他们的知错就改,而是暴力升级。
拖着哥哥,拽进了操场一角的垃圾桶内,差点造成事故。
尽管这是一部以诺拉视角为切入点的作品,最终呈现的信息点却是多样性的。
诺拉对哥哥前后的转变,是一个孩子正常的反应。
在之前,哥哥是她可以依靠的大树。但,当哥哥面对欺负还不敢还手,且影响到她正常社交关系时,对哥哥的爱就转变成了讨厌。
孩子的羞耻心促使她,恨不得立马和哥哥划清关系。
家长与老师对他们关心的缺失。
爸爸全职在家照顾兄妹二人,却没有一次发现哥哥的异样。
而老师对于这种欺凌,总带着先入为主的想法:闹着玩儿。
诺拉看到哥哥被摁在马桶里,疯狂跑着找老师,老师给出的态度是在忙,等会再去。
被霸凌者孤立无援,得不到外界拯救时,只有自救。
要么拥有一颗强心脏,忍过这一切。
要么从受害者走向加害者。
哥哥选择了后者。
打不过就加入,这样或许就可以保护自己不被伤害。
鹿道森选择了前者,他用沉默抵抗了来自同龄之间的伤害与恶意。
当所有人都以为这是小孩子之间玩闹时,所忍受的一切已经改变了孩子的一生。
而鹿道森在25岁生日当天,选择离开。在来到世界这天,离开这个世界,足可见他对这个世界的绝望。
但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还是原生家庭。
在他的遗书中可以看到,他有唯成绩论的父亲、一个控制欲强的母亲,组成了那个不和睦的家庭。
一个最该让孩子感受爱的地方,却让他感受到皆是伤痛。
在父母眼里,无疑是已经给了孩子自己所能给予的一切。
努力挣钱,供他读书,长大后孩子想要摄影器材,父母借钱给他买了。
怎么好好的,就变成了这样呢?
所谓好好的,不过是忽略了孩子的心里需求和他作为独立个体存在,才有的好好的。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之猫的孩子》里,阿衍家境不错,只是家庭不和睦。
有钱爸爸在外面花天酒地,瞧不上变老变丑的妈妈,而妈妈把这一切都怪罪在阿衍成绩不好上。
家长的压力投射到孩子身上,这些本来存在的压力不会成为他们的动力。
阿衍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从乖乖仔变成了虐猫怪,成绩是得到提升了,但孩子也快废了。
难道说阿衍父母对他不好吗?
妈妈每天变着花样给他做饭吃,就怕他吃不舒服闹肚子。
爸爸的金钱支撑他,就算和同学打架斗殴都不用担心赔偿的问题。
他们忽略的是孩子的心理问题。
故事的最后,结局是好的。妈妈终于承认爸爸不回家,不是因为阿衍成绩不行,是再也不爱自己了。
她选择放过自己,阿衍和她都在远离这段婚姻关系后得到了解脱。
她成为了自由的人,而阿衍也可以遵循内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说到底,原生家庭的好坏决定了一个人自愈能力的好坏。
在一个有爱的家庭中成长,就算在外面经历风雨,也能在避风港得到救赎。
而如果,连最后的港湾都不能停留时,孩子的人生势必不会感受到快乐。
在《和陌生人说话》中,有一期讲述校园暴力的事情。
王晶晶因为一个水杯,被同学在网络上造谣整容、下海,在校园里遭遇被孤立、被扇巴掌。
经历这些时,她的父母也觉得是她太过虚荣造成的。
十年后,她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把造谣者送进了监狱,但哪又怎么样呢?
她被浪费的十年时光,已经不能再次重来了。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多给孩子一点除却物质层面的关爱吧,别让下一个鹿道森式悲剧再次发生。
封面为鹿道森摄影作品
模特:@吴石九
图片来自鹿道森微博
上一篇:要命!女人也扛不住她这么撩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