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活动 项目 快讯 文娱 时尚 娱乐 科技 汽车 综合 生活

双眼失明,也无法阻挡他逆袭,这片真励志!

2021-12-15 13:31:30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天才和疯子之间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米耶特出生在波兰一个普通家庭,十二岁时因为双眼失明被父亲嫌弃,无奈之下,母亲只得带着米耶特远走他乡,由于无力养活儿子长大,不得不把他送往修道院。

在修道院的日子里,米耶特逐渐展露出过人的音乐天赋,虽然无法看清键盘,但对音乐的独特敏感性,让其钢琴演奏水平突飞猛进,成人后更是拿下多个波兰国内重量级奖项。

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片,电影《盲琴师》真实再现了一位音乐天才的成长道路,他从无人问津,到一鸣惊人,直至走向毁灭,一路伴随他的有朋友,有对手,有情人,更有种种失意和感动。

一、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米耶特双目失明无疑非常不幸,然而,如果不是因为无法看物,他也许只会像很多普通人一样平庸的活着,即使有可能走上音乐的道路,却不一定能够获得那么巨大的成功。

视力的问题使得米耶特的听力完全超越一般人,他能够轻易分辨出音阶的细微差别,那种心无旁骛的生活状态,也可以让他全身心投入到音乐的创作和演奏当中,米耶特像一个与世隔绝的孩童一样,成天生活在自己编织的音乐海洋中,并用自己的激情,感染着每一位听众。

影片用很多细节来表现米耶特对音乐的痴狂。他可以为了音乐创作忘记吃饭,甚至直接睡倒在钢琴上面,而与乐队其他伙伴合作时,哪怕只是一个音准没有到位,都会让他大发雷霆,对音乐严谨到了冷酷的程度,也使得他失去了很多朋友。

米耶特的性格,明显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成名前的他胆小懦弱,因为残疾原因,对自己极度不自信,连上台演奏都唯唯诺诺,生怕别人不能接受自己,而成名后的米耶特却突然开始变得猖狂,他恃才傲物,充满叛逆,对周边人极不友好,这种性格变化看似反差很大,实则从他的成长轨迹中就可瞧出端倪。

从小到大,米耶特就没有享受过多少温情,修道院的修女们对他还算照顾,但那毕竟不等同于亲情,况且每天还要进行残酷而单调的钢琴练习,没有其它任何业余爱好,让他的性格变得乖张而偏激。

成名后的米耶特开始有了生活自主权,他犹如挣脱牢笼的小鸟,想要在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同时他也知道,由于残疾原因,自己不可能被所有人接受,于是想尽各种办法让别人记住自己。

米耶特做出的种种出格举动,根源来自于先天的不自信以及长久以来产生的自卑,背后更是折射出原生家庭教育的缺失。

事实上,无论人前多么风光,真实的米耶特内心却无比孤独。

影片有这样一个情节,米耶特在酒吧结束演奏,由于无法独自回家,只能在大厅休息室等待朋友,手足无措的他,要求服务生不断给自己添酒,此时已经声名鹊起的他,一个人坐在沙发上,显得孤独又寂寥,仿佛与整个世界隔绝。

而在完成一次自己深感满意的创作之后,兴奋的他连忙打电话给几位朋友,希望他们能够第一时间赶到家里与自己分享,结果朋友们以各种理由拒绝,最后落寞的米耶特,只能到楼下把流浪汉请进家门。或许此时的米耶特已经知道,他永远无法真正融入进这个社会,因为他的想法与思维总是与旁人格格不入,而周边人也很难理解他的想法与感受。

这也是所有天才的悲哀。他们一出现,就注定与常人不同,强大的业务能力让他们高高在上,于是或多或少与周边人群产生隔阂,而天才们大多不善于交际,或许在他们心中,始终认为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已经足够,根本不需要看别人脸色,或者考虑别人的感受,正是这种理念的分歧,让天才们很难找到真正的朋友,在缺乏交流的基础上,他们的性格开始走向极端,容易

暴怒,情绪化严重。

天才们身上的性格缺陷并不由于他们主观意愿造成,而更多来自于周边世界对他们的包容,如果能够多一点理解,或许天才殒落的悲剧就不会频繁上演。

二、感情中,他永远像个不成熟的孩子

有人说,爱情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成熟,更可以让一个孩童成长为大人,可套在米耶特身上却不适用。在面对爱情、得到爱情的时候,米耶特的表现就犹如孩童一般,任性妄为。

米耶特第一次对女人产生兴趣来自于他的搭档苏莎,两人可谓不打不相识,一位瞎子和一位口吃结伴组合,怎么看都像无奈之举,可两人硬是靠扎实的业务能力闯出了一片天地。

如果从性格分析,两人并不般配。米耶特较为内向,加上不成熟,容易冲动做出过激行为。而苏莎则属于御姐类型,性格豪爽,生活放荡不羁,她不喜欢别人将自己困住,只想开开心心,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潇洒活一回。

就是这样一位从未想过结婚的女人,却把米耶特深深迷住,他不断向苏莎表白,甚至委曲求全,可米耶特完全不懂女人的心理,他既不浪漫,也不幽默,更无法给别人安全感,他只是简单的认为,自己大胆的追求就一定会收获芳心。然而,现实不是童话,苏莎还是毅然选择和他散伙,各奔前程。

就在米耶特变得越来越颓废、堕落时,一位长相平庸,还育有一个儿子的玛塔闯进他的世界。米耶特其实很幸运,因为尽管年龄偏大,但玛塔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之人,可米耶特再次展现出自己不成熟的一面,他酗酒,无休止的浪费青春和才华,直到把深爱自己的玛塔逼走。

所有可恨之人必有其可悲之处,米耶特最大的问题是不懂什么是爱。所谓爱情,一定要相互包容,互相成就,而不应该总是一方在迁就另一方,这样不对等的关系注定不会长久。

三、残缺的英雄依然还是英雄

影片采用非线性叙事,主线脉络基本遵循米耶特人生中重要的几个时间节点,但同时穿插着童年时期的成长历程及对父母的一些回忆。虽然大量的插叙、倒叙打乱了时间轴,但并不让人难以理解,关键原因在于电影始终把握住米耶特的成长轨迹,即他为什么会成为一个这样的人。

他虽然自小被父亲遗弃,却在父亲将死之时选择原谅;他虽然对修道院的音乐导师没有什么好感,却还是在完成作品之后打个电话告知;他虽然辜负了玛塔的爱,但敢于认错将对方找回;他明知道可以恢复一只眼睛视力,却为了不影响听力而放弃重见光明。

米耶特就是一个矛盾综合体,左半边身体住着天使,右半边却被魔鬼缠住,他一边任性的挥霍着自己的才华,一边又单纯的像个孩子一样对这个世界充满着期待。

或许对于米耶特来说,他只想在自己的天地中自由飞翔,不受任何世俗的牵绊,可这个世界除了各种杂事缠身,还有地心引力,所以他只能像折断羽翼的鸟儿,重重被摔在地上。

影片中有两处描写米耶特享受站在窗台边的自由感觉,一处是别人在推杯换盏将自己冷落时,他站在窗台上大笑,仿佛与风、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还有一次就是影片结尾,他从窗台上一跃而下。

米耶特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名叫《伊卡洛斯》,是一位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因为使用蜡和羽毛造的翼逃离克里特岛时,飞得太高双翼上的蜡遭太阳融化跌落水中丧生,米耶特说《伊卡洛斯》就是他的自传,他自己何尝不是想拥有一双翅膀去逃离困住自己的世界,或许就如那个朋友所说:“他不是跳楼自杀,他只是想飞吧!”

关键词: 这片 双眼

上一篇:深度解读《黑客帝国》前传,人类毁灭天空,最终被机器当人体电池

下一篇:直播预告 | 邓璐:如何提升拍摄技术?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