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活动 项目 快讯 文娱 时尚 娱乐 科技 汽车 综合 生活

《小敏家》的好,都藏在这些细节里

2021-12-18 06:00:50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柠萌的“小”系列可以说是当代家庭情感剧中的一抹异色,它总以“微小”、“平视”的视角进入而打开大的时代生活特征,它擅以温和、生动的笔触去写尽生活琐碎中的闪光,它也有意地在变化的时代中温润地引导着一些新的人生理念和色彩。《小敏家》的创作视野是新的探索,核心关注中年心理情感与生命体验的可能性,补足了当下影视内容中相应人文关怀的失语。

作者:蓝二

编辑:王子之

版式:王威

雕琢纹理,生活的芜杂中开出鲜花

如果要给《小敏家》选出一种色调,脑海中第一瞬间抓住的,会是“暖黄”。

一个个傍晚,窗外点起万家灯火,小敏家的餐桌上总会如期摆上六七盘菜和一盆汤。暖黄的光线下,餐桌一定是照着老传统,汤盆在桌子中央站定C位,菜盘依着它围成一个圈,极其日常的一顿饭,似乎也总是在下意识地讲求个团团圆圆的好兆头。

一天无论是顺畅,还是糟心,总要化在这样的尾声里;也自然,在这样的餐桌上,有时是温馨的,有时也会不欢而散,偶尔更有压不下的疾风骤雨,但等到下一餐,一家人依然要回到这里,围坐下来。

这是生活的微循环,而创作者放大这种感知,让它落在《小敏家》中,成为了一份定时上演的节奏。

剧如其名,《小敏家》的气质非常扣“家”这个题眼,没有大开大合的激流,就是私域生活的涓涓细流;而《小敏家》的好,也恰是满篇的“方寸天地有细微乾坤”,能耐得住琢磨品味。

就像小敏的妈妈摆上餐桌的一套“米粉宴”,一份快手家常的吃食,在剧里,在她手中偏被还原出了一种仪式感,一份卤汁、七八样配菜,依然要精致、有序、团圆地摆在餐桌上,家人围坐下来吃这餐米粉,不是五分钟的口腹战斗,而是一碗碗地变换搭配,要慢慢悠悠,要卸下身上的包袱。一碗米粉的小事,如此自加难度后,就成了一个家庭内部心照不宣的“暗语”,说着“想念”或“抱歉”,成为了刻进他们情感基因深处的符号。

当代中年生活,必然是兵荒马乱的,比如《小敏家》中一帮中年人面对的前夫前妻纠葛,孩子高考压力,工作事业的变化,老人的赡养与代际矛盾,毛线团般缠在一起的问题如果拎到现实中,说一句“糟心”并不为过。《小敏家》是很贴近生活的,不过,从现实中来,怎么再到现实中去,落回去希望带来的是什么,这就要看创作者的观念与取舍了。

就《小敏家》而言,显然他们希望传递的是达观的生活态度,以他们对生活的善意和对生活的审美视角,去对观众进行引导与抚慰。

比如创作者对于中年爱情的细节刻画,充满着宽和、智慧与浪漫的融合。

观众视野中,陈卓与小敏的第一次约会,一包糖炒栗子的互动,带出了两人内心温暖、纯粹的情感状态。

庆祝恋爱一周年,被家事打乱了安排的两人,就在夜晚的小区中,在有着灯光与落叶的角落,认真摆上鲜花、香槟,打开汽车后备箱的气氛灯,这就有了一种精巧的隆重。

没空溜出去的深夜,两人通着电话,一人会将身边的音响调大音量,让彼此在音乐的美好中对话。

应该是一帮对生活很欣赏的创作者,才可以在芜杂中开出鲜花,用着很细微的心思笔触,将两个实际忙碌疲惫的中年人的爱情,由平淡中写出了活色生香,看起来有趣、舒缓、惬意。

而写到家庭生活本身,创作者们显然将普通的一事一物都用得很“活”。

柴米油盐既可以是压力的来源,另一面亦是愿意让人深吸一口的烟火气。于是就像我们在开篇时所说,《小敏家》里规律、高频地出现着人们的一日三餐,似乎食物真的是很好的调和剂和变奏音。

一件穿了很多天没有换过的、灰突突的夹克外套,是小敏颓废潦倒的酗酒前夫金波,令人皱眉的壳子。

一盆打理得仔细的三角梅,被小敏的妈妈带着跨越千里从九江到北京,它是她的树洞和陪伴,是她孤单的影子,却也是这位老太太风风火火独立坚韧的体现。老太太离京后,没带走的三角梅依然活得健康,这是几十年“养什么,什么死”的小敏,为自己在意和挂念的母亲的用心努力。

甚至在很多方面,创作者们将对这个故事世界的构建落到了现实世界中,以此让创作和演绎都存在于一种真实氛围里,达到更准确的状态——就像剧中人的手机号、微博、工作成果,他们的微信号以及其中的头像、好友备注、关注的公众号、阅读的文章,对于正常观剧的观众来说几乎是一闪而过的模糊远景,而当乐此不疲的“侦探型”观众拿着“放大镜”去细究时会发现,所有细节都在做真,在创造一个真正的活起来的人物世界。

如此这般,创作者们很有耐心,对生活的纹理进行精细雕琢,不厌其烦、细细密密地构建着关于真实生活的镜像,不放过他们对生活的点滴感知,更有趣地放大着它们,似乎希望引着人们学会由日常的平庸与繁杂中掘出更深的“宝藏”。也由此,这些看起来并不新奇的情感、家庭、亲子的故事,在《小敏家》中有了自己的个性和温度,无论现出的是从容或狼狈,却都因坦然的讲述与关怀,而释放出了浓浓的治愈味道。

创作视野补足对中年情感与生命体验的集体失语

我们通常都在故事中寻找人物的成长弧光,但相比年轻人故事中的朝气蓬勃无限可能,中年人的成长似乎少了很多空间——这其实正是对我们社会中的现实认知与真实心态的一种折射,35岁焦虑成为常态,而似乎35岁以上依然不显声名的普通人们就失去了被关注的价值。由这个角度来说,如《小敏家》这样的题材和关注点的存在,关注中年人的心理情感与生命体验的可能性,实在是补足当下影视内容中一处人文关怀的失语,也是对中年群体的一种力量传递。

比如舆论关于《小敏家》的一个讨论热点,就是这部剧中的中年女主人公,可算是“解套”了。

可以食色性也,可以不鸡娃,可以自我独立些,可以有心理忧患——总之,不把人物放在一个模子里、以一种面目出现。

周迅饰演的刘小敏,有情义、重情感,只不过同时矛盾的是,因早年遭遇和长期孤身打拼,她有点过于“独”,由此成为了一个非典型性的、并不擅于“家庭生活”的中年女人形象。剧集故事发展到目前,这个人物正核心地演绎着中年人在特有的兵荒马乱中的碰撞与成长。

在剧中小敏有着非常清晰的“洁癖”特点,而在众多草蛇灰线的前后连接、左右旁证下,我们实际上可以看到小敏更多层的状态与困境。

最直给的一层,她一直以来对“干净”有着比别人更高的要求,这种突出的状态在剧中事实上一直“跟随”着小敏。比如“小白鞋”这个名词,在发小口中,已然成为对小敏的“代称”——概因她小时候就爱穿白鞋且容不得一点脏污,而当下的她依然爱穿白鞋与清淡干净色系的服装。而又一个如影随形的细节是,在剧集故事发生的2019年(疫情前),“消杀”在小敏的生活中就已经是一个超高频动作,家里玄关处专门设了一个消毒用品架,每天进门先给手部、衣物消毒,而每次在餐馆、咖啡厅这样的场所就餐前,也要用便携喷雾进行消毒;从陈卓、妹妹、母亲、儿子到前夫,每个人陆续都在这种“环绕式”的影响下不自觉地跟从于她的这种习惯;甚至于,当下班要去家附近餐馆吃饭时,小敏会选择先绕回家如厕一趟,这样就不用面对餐厅里多人使用过的马桶。

第二层,小敏与儿子长期分开,彼此陌生,正在彼此小心翼翼地尝试触碰。剧中,大到她对儿子避谈离婚原因,前夫纠缠的问题,儿子高考的问题,小到两人换个卧室的问题,一次早餐安排的问题,都是这种状态落在生活细微处的一次次具体体现;而正是这样一个个小状况的叠加,可能将引导母子一步步来到更关键的冲突,或根本性的变化。

而若再深入联系解读,外部的洁癖状态,在她早年经历误解、流言、敌视之后,其实也使得她的心理产生了自我保护的“洁癖”,并反过来进一步加强到外化表现上。因此在她与各种亲人、爱人的关系中,对自我“安全距离”的保护,始终是横在中间的问题。包括当儿子来到身边生活,那种要求“无我”的“母亲需要为孩子牺牲”的传统期待,与她的“自我”的“反感私人空间被打破”真实心理之间就存着微妙的矛盾;以及比如她与陈卓恋爱在一起后,陈卓更倾向于两人关系进一步升级,而她却始终希望低调、不愿多进一步。

就在这样大量人物细节贯穿、互文、相佐的塑造中,我们可以看到不仅仅是人物逻辑更立得住,人们更能理解这个人物,更进一步来说,人物的成长命题和成长过程也非常明晰。

之于小敏,她与母亲、与儿子的关系,与陈卓恋爱的进退,对于同学老乡的态度,甚至于对于一个办公室八卦的尖锐敏感,都可追溯归结到人生早年的那场大误解中,很大程度上她缺乏对世界的信任与信心,疏离、游离。而她去做出改善这些关系的尝试,也正是一种内心空洞的修复与自我心理的逆转的过程。

落到其他人物身上同样如此,即如黄磊饰演的男主角陈卓,看似这个人物不存在太大问题,所有细节都在塑造一个乐呵达观、爱家爱人、用心生活的整体形象,而当这一层形象已经达到比较饱和状态时,剧中却突然用陈卓一句冷静的自我剖析打开了一道裂缝——所有用力做出的“蹦蹦跳跳”的姿态,都是为了向别人证明,离婚后自己过得很好,实则背后深藏着自己的低落不自信。正是这样一次妙笔的示弱剖白,为陈卓的人物注入了作为自我个体的关键血肉,也找到了陈卓的成长命题与他的命运走向。

《小敏家》中借由复杂情感的困局,家长里短的矛盾,最终探索的其实即是一群中年人,如何在外部世界与心理世界中跌跌撞撞走到当下,又如何能寻到和解。中年人的成长,中年人的空间,关键即是在经历了众多的困惑、挫折或压力后,能够完成心理与能力的自我重建,不计起点地再次出发。

THE  

关键词: 藏在 小敏 细节

上一篇:深度 | 张同学火了,张凯还在生活

下一篇:8.3分,年度最佳动画稳了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