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选秀暂停,导演选秀兴起。
套路还是那三板斧——
炒作话题,撕上热搜,骂声出圈。
豆瓣2.2的毕志飞,首当其冲接受全网审判。
中国电影,满屏悲哀。
真完了?
就在全网唱衰的影视行业颓势下,一档聚焦电影的新综艺悄然登场。
一反常态。
无热搜无话题无流量,还很小众。
但。
它真正做到了尊重电影。
《开拍吧》
与绝大多数真人秀不同。
不存在残酷折磨的赛制,也不见噱头爆点的热搜。
节目初衷来得相当真挚——
扶持青年导演,助力中国电影“后浪”。
导师,圈内资深电影人。(节目中称“绿灯会”成员)
导演陈凯歌、作家刘震云、演员舒淇、监制陈思诚,突出的是专业。
选手,有态度的青年导演。
有《光棍儿》《美姐》两届摘得FIRST最佳导演的郝杰;
有8.6分网剧《你好,旧时光》,闪耀北电的导演沙漠;
有投身网大,以豆瓣7.1分《硬汉枪神》刷新口碑的导演胡国瀚;
……
这届导演明显缺少综艺噱头,而多了些对电影的热忱。
整档节目只有一个核心:只为电影。
如同导演陈凯歌所强调的:“很多人都提到过要推动中国电影工业化流程,但鲜少有人真正关注电影艺术价值。”
言下之意——
把银幕还给导演,节目回归电影本身。
讲忠诚,讲梦想,讲初心。
有人说,中国电影倒退30年,那该是何等繁荣景象。
满屏不看好。
就拿当下的青年导演来说,充斥着受控后的低迷。
大体分为两种:
或是小众文艺拉不到投资。
作品没大牌没流量,导演本身也是无名氏,说白了就是缺少票房号召力,导演想自己的电影拉投资难上加难。
或是投身网大拍命题电影。
毕业后拿不到好的机会,只能选择网大磨练,粗制滥造的低成本电影在整个行业内都处于最底端状态。
再到现在院线的作品。
重流量重话题,豆瓣5.9低至2.2,不及格的烂片占到80%。
不由得让人感叹中国电影的悲哀。
但这档节目不一般。
可以说,从第一步就走对了——
回归电影。
没有所谓的明星导演带资跨界,一切选择都源于作品本身,节目不是命题作文,而是真正在为拍电影做打算。
节目展现的是一部电影的缩影。
选演员是面对面的招聘面试,拉投资是聊剧本当面定预算。
像是人才市场的应聘,嘈杂但谨慎。
青年导演拍电影,最难的就是缺钱。
创投会拉投资就成了首要难题。
所谓创投会,就是导演要表现自己对电影的热忱,更要让投资人看到你有拍电影的能力。
初试——自我介绍。
面对投资人,有些导演当场就哆嗦了。
但紧张归紧张,这也是导演对自己对作品的负责。
导演沙漠。
处女作《我要我们在一起》,讲述的是一个民工的爱情,艰辛又深情。
在这,当即被陈凯歌拎出来提问。
为什么拍这个故事?片名中的“我”代表的是谁?我怎么觉得就是你呢?发生了什么故事?
接连提问下,沙漠当场破防。
片中讲述的爱情,他会自动代入他自己。
也正是如此,在拍电影的时候他更懂得去寻找与观众间的情感共情,专注在作品上。
投资人就是在通过导演的自述,去了解他对电影的专注。
是真的投身于电影还是别有目的的虚假,一目了然。
复试——剧本阐述。
导演胡国翰,93年刚毕业不久的新生代网大导演。
他带来的剧本名称是《一条剪不进去的镜头》。
一个日本人,为了生计在中国出演日本兵的故事。
镜头要求他举起刺刀刺向手无寸铁的妇孺,他尽可能的去表演的狰狞恐惧,但导演却告诉他要笑着演,笑到越开心越好,他和导演大吵了一架,回去后网上搜索那段战争时期,看到了那张笑着拿着刺刀的日本兵,他大脑陷入了空白,这是他在日本的网站上绝对搜索不到的……
视角非常独特,光听导演描述扒叔就已经起了鸡皮疙瘩。
一个好导演,绝对会讲故事。
从笑或不笑的问题,到逃避历史和正视历史的挣扎。
你能看到一个导演的功力,也看到中国新生代导演的后生可畏。
没有假大空的虚伪,表现的是真诚和能力,越能让人看到你对电影的热爱,越能打动投资人的心。
《开拍吧》讲述的不是别的。
从前期剧本到后期拍摄,再到最终电影跟观众见面。
这是一部电影诞生的过程。
说到电影,扒叔想以导演沙漠的短片为例。
《刹车》。
有电影质感,有现实题材,有深度思考。
故事开始于压抑——
画面阴暗,配乐悲痛,空气中都弥漫着死亡气息。
一个男孩名叫许岩,想要自杀却不敢自杀。
但所有人都在逼他去死。
网络上,他几次三番没有自杀成功,群聊成员讥讽他就是怂了,该死。
现实中,父亲从不关心他的情绪,觉得他以死要挟就是作父母,废物。
事出有因,不久前许岩自杀失败了。
因为没有勇气,他和另外一个男孩秦羽约好了一同自杀,但最后死掉的只有秦羽,他却活了下来。
所有人都认定是许岩的错,包括秦羽的父亲。
这是一个父亲的复仇。
他得知许岩的处境,提出来帮助许岩去死,结果到了现场许岩又后悔了。
还说出了另外一个真相:
秦羽自己想死,在他们相伴去死的过程中,秦羽欺骗许岩下车,选择了一个人自杀。
真相足以击垮一个父亲。
他不愿意去相信儿子自杀的事实,更想把一切错归咎于许岩身上。
但就在他绑好了许岩,一步步走入水中时,却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儿子,在最后关头他拉起了许岩。
当你已经死过一次了
够了 够了
他曾经没有挽回儿子的生命,他不愿意看到再有悲剧发生。
这是父亲的自我救赎。
伪装成一个自杀者的身份去拯救更多想要自杀人的生命。
短片的灵感来源于一起真实社会事件。
一个45岁的中年男人长期混迹于自杀群聊,帮助每一个想要自杀的孩子找回活着的希望,因为他的儿子就是自杀去世的。
在巨大的悲痛打击中,他选择了扒开自己的痛苦,挽救更多孩子的生命。
而这故事的背后,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名词:
阳光抑郁症。
他们会像普通人一样每天都在笑,但这不是真正的快乐。
太奇怪了。
这是父亲的疑虑,但在仔细回想之下,却发现一切早有端倪。
早在秦羽小时候就已经有了自杀的侵向。
父亲的朋友聚会时,一堆孩子在海里游泳,只有秦羽在一旁哆嗦,大人们围着取笑,秦羽挨了父亲的骂。
回去后,他就直向海里走去,还嬉皮笑脸的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或许就是他第一次表现想死,但那时候的父亲并没有在意这些。
一次次的积压,从想死到去死。
父亲在怨恨自己,为什么没能早点看到儿子的内心,发现儿子的求救。
扒叔尤其喜欢片中的一个细节设计。
秦羽自杀的水面上漂着一个救生圈。
扒叔认为,这是两种意思。
一是对秦羽小时候恐惧游泳的表达,进入水中等于去死。
二是父亲对儿子自杀的反思,他会在这人烟稀少的放上一个救生圈,就是希望如果再有想要自杀的来到这水面,能够有一个后悔的机会。
沙漠的这个短片并未获得特别高的评分,影评人打分6.8。
确实,在这里有很多能看出来的瑕疵,但瑕不掩瑜。
尤其是让观众看到的新生代导演在关注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现实题材。
电影开始有情感有温度。
纵观整档节目,扒叔最深刻的感触就是八个字:
尊重电影,热爱电影。
真正像一个真心鼓励新人导演进行创作的节目。
节目以导演为核心,每个人有他们独特的风格、追求、热爱,每个人的风格都各有不同,但不论质量高低皆可见用心创作。
扒叔尤其喜欢节目中的一个导演——
郝杰。
他之前的履历作品只有三部:《光棍儿》《美姐》《我的青春期》。
豆瓣8.1,7.8,6.0,一部比一部低。
曾经他年少轻狂,觉得自己很快代替陈凯歌拿下金棕榈,但现实却给了泼了一盆又一盆的冷水,他一直在退步。
铺天盖地的恶评,他会因此而夜夜噩梦。
就他曾经作品的名气,他仍然可以接到很多拍片的工作,在行业内混的风生水起,但他无法改变自己的内心,更不能将电影作为牟利的手段。
他身上有种执拗的态度。
从他之前的电影就可看得出,很具有郝杰的个人特色。
生猛野性,但只有少数人懂得欣赏。
六年没拍电影。
但这对郝杰来说是修炼,他在努力找回曾经的自己。
这部新片足以证明一切。
《冯海的梦》。
依然是聚焦农村的故事,但影片拍的相当文艺。
大量的留白镜头,给影评留下了太多不同的解读空间,你难以去确定这究竟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有些人觉得晦涩难懂,电影应该让观众理解。
有些人激动偏爱至极,电影不一定走向大众。
各种声音,各种评判。
观众打分和电影票房远不及资深电影人的赞誉,但这就是郝杰,他在拍着“自嗨”的电影,却没人能撼动他的初心。
就像陈凯歌对他的评价:
你的一切都从你的孤独里来,但是你又在你家房顶拧了一个灯泡,到点把这灯打开,这灯就是电影。
这是资深导演对新人导演的懂和珍惜。
诚然,这档节目并没有常规综艺的模式。
比起选秀真人秀,扒叔更愿称它为一场关于电影的交流会。
聊自己欣赏的导演,国内外导演的特色、作品都有哪些借鉴意义;
聊自己未来的创作,有哪些想去挑战的类型,先锋性的构思;
聊自己想拍的故事,谋划已久的剧本却因为缺少市场投资一直没有实现;
聊电影梦想和迷失,是做梦的过程,也是逐渐陷入困境的历程。
提及电影,他们真挚而又真诚。
不要煽情卖惨,更不要虚情假意。
尊重电影,热爱电影。
感谢有这样的节目,也庆幸让我们发现这么多新生代青年导演。
上一篇:石榴裙下死,到底能性感的起来吗
下一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公开招聘/江苏省级电影专项资金办法修订出台/何平当选记协主席/博纳影业申请长津湖之水门桥商标/|资讯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