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华#成了这两周最刺眼的热搜词。
咋回事呢?
起因,是三只松鼠的新广告。
部分网友觉得广告中的模特是眯眯眼、厚嘴唇、高颧骨,长了张“辱华脸”。
网友起初攻击品牌方,骂他们无底线迎合西方歧视审美。
后来,又转向攻击模特本人,语言污秽不堪,极尽嘲讽之能事。
就这样,一则广告演变成浩荡的网暴。
除了三只松鼠之外。
正在上映的电影《雄狮少年》也被部分观众质疑,人物形象辱华。
理由出奇一致。
部分网友拒绝、反对、不接受主角阿娟的长相。
因为他吊梢眼、塌鼻子,不符合现代审美,认为有辱华嫌疑。
这两件事的集中爆发。
似乎说明,眯眯眼、塌鼻子、高颧骨的长相,已经是有损国人的辱华长相。
什么时候,我们的审美如此固化了?
扒叔今天必须来说道说道。
为什么被骂?
网友攻击三只松鼠模特和《雄狮少年》阿娟的核心在于:
眯眯眼。
眼睛斜的不正常。
眼间距宽的不正常。
那么,问题来了。
什么样的眼睛,才算正常?
眯眯眼,难道不配有尊严的活着?
这些辱骂的人,也给不出具体理由。
但他们却信誓旦旦地,要拿尺子出来测量,捍卫辱华观点。
眯眯眼真的辱华了吗?
拿《雄狮少年》来进一步举例。
首先,这部电影是被央视亲自点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递积极正能量的国漫。
在主题思想和价值观输出层面,无需质疑它。
其次,影片审美是多元化的,并非所有角色都是小眼睛。
像咸鱼强夫妻,妻子柳叶眉大眼睛,丈夫高眉骨细长脸,一双眼睛长在他脸上也不显得小。
女阿娟有一双丹凤眼。
那为什么要把男主角阿娟,设计成小眼睛呢?
扒叔认为,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在于影片想突出阿娟的成长改变。
男阿娟起初只是个nobody,谁看到都能欺负的那种,所以小眼睛正好匹配他自卑、懦弱的性格。
当他开始追逐雄狮梦,经历层层磨难,最终在比赛大放异彩的时候。
他的眼神也从懦弱蜕变成了坚强和刚毅。
第二个原因在于,导演要做对不同审美的探索。
在《新京报》的采访中,导演张苗曾表示,不后悔阿娟的形象设计。
“在形象设计审美上,我们的要求是去网红化,去掉滤镜审美。”
而且创作者在画的时候,前去广东等地进行多次采风,最终决定用最简单的方式呈现身边人的样貌。
但可怕的是,就算导演出来解释,有的人还是不听,说压根就没有人长这样子。
结果,没多久,就被一个网友的自拍照打脸了。
你不知道,并不代表,世界上没有这种长相。
难道,因为长得像《雄狮少年》里的阿娟,就活该被扣上辱华的罪名吗?
就算这样,辱骂《雄狮少年》的人,还是不罢休。
说白了,骂这片眯眯眼辱华的人。
就是觉得,这片没有符合当代网红滤镜下,高鼻梁、大眼睛、白皮肤、精致下颌线的主流审美。
仿佛长相越西式,就越洋气。
可洋气这个词,不也是外来品吗?本质上是对西方审美的崇尚,以及内在骨子里的自卑。
其实,把时间线往回捋,历史人物就有不少小眼睛。
唐代仕女图、敦煌壁画飞天等等画作中,人物形象就以细长小眼居多。
经典历史人物的临摹画像,也生动形象的还原了细长眼。
在古代,这种面相叫传统文化的传承。当时人们认为,他们长得秀眉入鬓,凤目传情。
这难道不比《雄狮少年》眼距更宽,眼角更斜吗?
难道就因为这种五官,我们也要推翻历史,辱骂名人辱华吗?
说完《雄狮少年》,再说回三只松鼠事件。
广告里的模特,网名叫菜孃孃,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这件事爆发后,某些网友把她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个遍,甚至私信让她去死。
仔细想想,这件事看上去,像是网友争执辱华长相的观念。
随着事态转变,讨论早已变质。
它被许多不明而已的戾气利用,变成了一堆人集体情感宣泄的暴行。
什么时候,我们竟然开始因为长相,就对一个人评头论足?评价一个人的标准,难道不是人格魅力吗?
说到底,参与网暴菜孃孃,对她恶言相向的人,其实更别有用心。
他们急于给人扣上一顶叫做“罪过”的帽子,然后肆意妄为、无恶不作。这绝非伸张正义,而是阴险的算计。
此处,扒叔想到了微博网友薄拉的一番话:
为了反抗男性凝视而否定女性打扮、化妆的自主权,与为了反抗西方凝视而攻击单眼皮细长眼模特,这其中的逻辑是相似的,这种"反抗"都没有抛弃男本位/西方本位的思考方式。
丑就是罪过吗?
纵观文化市场。
尤其是影视领域,丑角一向是最有记忆点和代表性的存在。
在香港电影的辉煌年代。
吴君如,就靠扮丑,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喜剧女演员。
按现在的审美来说,吴君如也没有高鼻梁和浓眉大眼。
但她在塑造角色的时候,并没有把心思放在如何变美。
相反,她用香肠嘴、挖鼻孔、鸡窝头的形象,剑走偏锋,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当时,也有人骂她是单纯为了猎奇、制造审丑噱头。
但仔细想想她的角色,无论是《金鸡》中的金如,还是《家有喜事》中大嫂,都从现实原型提炼而来。
她或邋遢或浮夸的造型,其实隐喻了小人物的自嘲和自省。
观众最终能在这些角色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燃起对美好生活的希望,这才是吴君如扮丑的初衷。
如果要仔细梳理的话,这种丑角简直不要太多。
2005年,林嘉欣演过一部叫《怪物》的电影,形象丑到不忍直视。
但我们不应该,因为丑就急着去否定一个角色或一部电影。
要知道,《怪物》是不可多得的现实题材电影。
它讲的是,一个女性在强拆冲突中,接连失去丈夫孩子,最后精神扭曲变成疯子的故事。
它的丑,是在讽刺人性的恶。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
《怪物》跟《雄狮少年》有什么关系呢?
在扒叔看来,它们的主角都有底层根基,有现实层面的情感黏连。
所以,无论是阿娟还是怪物,它们的丑都不具备冒犯性。
什么样的丑角是冒犯性的?
好莱坞早期,确实拍了一些丑化东方的角色,比如傅满洲。
傅满洲之所以成为有代表性的歧视角色,是因为他同时满足了两个唯度:
第一个维度,刻意扭曲长相。
第二个维度,角色设定过于阴暗。
傅满洲是人品比长相更丑陋的奸角,他的底色是冒犯、暴力、迫害与侮辱。
但《雄狮少年》并非如此,三只松鼠的广告就更谈不上了。
他们的主角,都是平凡普通人,都在上演凭借自身努力,逆天改命的故事。
如果非要给三只松鼠事件,找个落脚点,也跟模特本人没关系。
是三只松鼠品牌方,没有和消费者建立文化与情感的共鸣。
关于这件事,扒叔最后还想再说一点。
三只松鼠事件中,迅速给人贴标签、辱骂、网暴、人肉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歧视。
这跟当下的审美大环境,有直接关系。
当网友长期处在单一网红审美环境下,他们已经习惯了千人一面的五官,认为小脸、高鼻梁、双眼皮大眼睛才是美的定义。
于是,当有不符合网红审美的人,通过影视、广告出现在公众面前时,他们就觉得自己被冒犯了。
因为这些人跟美颜相机、化妆品广告、杂志大片里的人,不一样。
所以,他们着急忙慌的去“澄清”,甚至不惜用网暴来捍卫自己的审美。但仔细想想,网红审美本来就脱胎自西式审美。
用这种标准去衡量审判别人,不就是用西式审美下的歧视去歧视?本质上,还是屈从于西式审美的表现。
在扒叔来看,三只松鼠事件,是一次警示。
警示人们,单一审美的危害性。
别忘了,我们传统文化有句话叫“君子和而不同”。
这个世界,不就是因为“和而不同”,才五彩缤纷、精彩纷呈吗?
拥抱不同审美、善待非网红长相的他人,才能维护一个美好、和谐、公平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不要错把狭隘当做主流。
点“在看”,留下一个喜欢
上一篇:关于《雄狮少年》,有些话不吐不快
下一篇:视频号创作者的进化范式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