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的出圈是指出粉丝圈还是走出中国?
出圈的时间范围是指现在还是以前?前提条件不一样,结论自然各异。
若是以出粉丝圈为参考,现在的国漫做得挺好的,有一大批国漫出圈了。
如《一人之下》,从第一季的爆火,一直火到第四季,张楚岚、王也、冯宝宝等角色都成了耳熟能详的人物。
诸如此类的还有《刺客伍六七》、《凡人修仙传》、《镇魂街第一季》、《雾山五行》、《武庚纪第一季》等。
不过,这些国漫与以前的《西游记》、《哪吒传奇》、《黑猫警长》、《葫芦兄弟》相比,出圈的广度还是有些差距,而现在的国漫需要弥补的就是这种差距。
差距在于动画题材的类型,现在的国漫出圈的作品大都集中在玄幻、修仙一类,形式比较单一,而且角色形象过于雷同。
而以前的国产动画基本上涵盖了各种类型,属于百花齐放,如警匪、神话、玄幻、都市、现实,这种良性的竞争才能激发出更好的作品。
若以走出中国为参考,现在的国漫做得还不够,在国际上扬名的国漫寥寥无几。
中国学派时期,国产动画做到了实打实的蜚声国际,如剪纸动画、折纸动画、水墨动画、木偶动画。
其中包含了《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等,不乏有宫崎骏、手冢治虫、鸟山明等人慕名来中国学习动画。
可现在的国漫只是在国内拥有高票房,却很难走向国际,如《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白蛇缘起》、《大鱼海棠》等。
之所以造成这种前后差异很大的现象,是因为那时的中国正处于“计划经济”时期。
动画属于举国体制,动画家的生活、收入均由国家统一分配,最终成型的动画作品也由国家统一购买销售,动画制片厂完全不需要考虑市场问题。
动画是官方行为,并未有民间参与,一旦有任何的变动便会导致土崩瓦解,随着全球市场经济大势的袭来,中国动画就在这场不可逆的潮流中,渐渐开始走下坡路。
而要改变这种闭门造车的现象需从两个大方面入手。
一是逐步建立完善的动画工业化体系,因为国漫最大的不足就是产能问题,与日漫完全不可比。
二是必须有几十部,甚至上百部国产动画在国际上大受欢迎,让国外接受中文动画的语境,否则我们就得进行英语配音。
可一旦这样做了,那些只有在中文语境下才有的搞笑、意思便都消失了,就跟我们看译制片会觉得别扭一样,只有原声片才原汁原味。
总的来说,从不盈利的艺术动画到以产生利润为目的的商业动画,是一段较为艰难的变形计,稍有不慎就会跌落。
不吃过去的老本不为如今的现状悲悯,有一颗赤子之心,再给中国动画一点时间,不断创新去追赶曾经那个骄傲的自己,我们动观其变。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