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活动 项目 快讯 文娱 时尚 娱乐 科技 汽车 综合 生活

《世界遗产漫步》以共情为桥梁,向世界讲好中华文化遗产的新故事

2021-12-31 13:31:09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纪录片以情感为桥梁,赢得了不同文化背景下观众的共感共情,为中国故事、中国精神的世界表达,提供了新的启示。

作者:朱珊珊

单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

“上次一起旅行是什么时候了?”“已经是25年前了吧,印象中是学生时代的穷游。”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场阔别已久的“寻爱之旅”,在丽江启程了。纪录片《世界遗产漫步》紧扣“漫步”这一题眼,用全主观镜头,搭建“漫步”的外延;以个体化情感叙事,打破了文化差异,充实了“漫步”的内涵,实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观众的情感共鸣。

近期,纪录片《世界遗产漫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播出。该片以创新的视角和讲故事的方式,以个人化的体验感知并呈现中国多姿多彩的历史与人文,多角度展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是一部展现中国文化遗产、领略神州大好风光的国际传播佳作。

全主观镜头,搭建“漫步”的外延

纪录片《世界遗产漫步》已播出三集,分别是“丽江篇”“鼓浪屿篇”“杭州篇”,每一集设定两位虚拟人物,借普普通通的三组“游客”视角,带领观众“沉浸式”云游中国。纪录片摒弃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所有的镜头都以讲述者“我”作为拍摄切入,主人公犹如一个真实而又普通的旅客,漫步游览,四处体验,一路生发出所思所感。

第一人称叙事的纪录片并不少见,但纪录片《世界遗产漫步》不仅仅满足于将第一人称叙事作为技术手段,更针对不同城市,分别设计了不同身份的旅行者作为故事叙述者,巧妙构建了旅行者与旅行地之间的关系。

三座城市,拥有着不同的气质和特色。丽江是洗涤心灵、治愈情感的旅游胜地;鼓浪屿写满了追梦与坚守、离乡与返乡的动人故事;杭州则充分包容了传统与现代、快与慢的生活智慧。游览丽江的是一对中年夫妻,琐碎的日常生活消磨了二人的感情,在旅行中他们用心沟通,体味幸福;一对北漂兄妹来到鼓浪屿,妹妹纠结于是否继续在大城市追求钢琴梦想,而哥哥则手握女友从鼓浪屿寄来的明信片寻找“她”的踪影;畅游杭州的是一对日本母子,母亲带儿子回到30年前结婚旅行的地方,在快节奏的工作之余,感知“慢”下来的生活。透过主人公的眼睛,听着他们的对话,观众跟随他们的旅行,遇见他人,也遇见自己。

在丽江,悠闲踏步在石板路面,穿梭于宽街窄巷,走进木府原址,踏访古城人家,参加纳西族人的婚礼,观赏元宵灯会,登上海拔4506米的玉龙雪山……镜头并不刻意避开街头的游客,甚至会和游客打个招呼,收到游客自然的反应,观众获得强烈的在场感和亲切感。而在登玉龙雪山的过程中,画面中云雾缭绕,天和地都在一片雪白之中,未能展示出玉龙雪山最美的景色,但主人公坦诚“人生就是这样,没法事事如愿,虽然看不到,但是也要好好享受现在啊”。云雾遮住了山顶,却解开了心结。

在杭州,从日本远道而来的母子乘小船游西湖,欣赏“三潭印月”,探寻传统的民间精美艺术品,在高科技的无人酒店、科技园区感受当今中国的发展,从中国茶艺、绢扇、古琴文化中,体味“思静读”的人生处事哲学。“如果你爸爸当年生病也能让自己放松就好了”,这趟杭州之旅,不仅是重温,更深刻表达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珍视。

片中,鼓浪屿特色美食“麻糍”、好看的福建木偶戏,以及热闹的大街小巷、安静的博物馆等,将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及现代生活方式,巧妙落实到个体的观看和感受中,观众不知不觉被代入,沉浸其中。

强化个体感知,打造“漫步”沉浸体验

纪录片《世界遗产漫步》将创作者的拍摄视角、虚拟叙事主体的表达视角和观众的审美视角合而为一,以平滑的镜头移动作为主要的运动方式,形成了时空一体的影像风格。同时,纪录片又没有囿于主观视角而单一平淡,反而巧妙设计、大胆想象,从天空、地面、水面等不同位置,平视、俯瞰、低角度等特殊角度去观察世界遗产地,呈现出感性、有趣、充满幻想的个人游记特色,体现出前所未有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丽江篇”中,女主人公幻想变成一只猫来感受这座城市,于是镜头突然变得很低,从古城里的房檐上轻盈地跳跃到石板路旁,画面里只能看到行人来来往往的脚步。“鼓浪屿篇”中,哥哥对妹妹说:“琦琦,你试着想象一下,想象着自己在空中自由地翱翔。”于是镜头真的变成了一只鸟的视角,伴着耳边呼啸的风声,飞离喧嚣的人群,飞过了八卦楼、日光岩,盘旋在鼓浪屿山水美景上空。观众随着镜头,从不一样的角度感知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纪录片《世界遗产漫步》将航拍等多种纪录片常见的拍摄方式,巧妙借助主人公的语言、行动、想法来实现合理性、故事性,从权威性、科普式的介绍,化身为带领观众上天入水的奇幻冒险,立体式展现中国世界遗产地的风景奇观和人文底蕴,打造出不输于VR的沉浸式视听体验。

个体化情感叙事,充实了漫步的“内涵”

《世界遗产漫步》的叙事、人物设计巧妙。主人公不以通常所见的讲解员或者导游身份出镜,而是化身具有故事、困惑和情感的普通人。纪录片由妻子与丈夫、母亲与儿子、哥哥与妹妹之间的亲人关系,延伸至对人生、时代、家乡和理想的交流探讨,以平实的对话增强观众对于所讲述故事的代入感,以真挚的情感引发人们的深层次思考,为该片增添了一抹带有人文关怀的温情色彩。

叙述者的对话不仅串联世界遗产地的美景,“两人”还在旅行中,诉说彼此的内心感受,偶尔打趣,饱含了细腻温暖的情感。而他们旅途中所偶遇的他人,也不是面对镜头独自讲述,而是在一问一答的随意聊天中,以富有生活质感与趣味的回应,展现人物的情感世界。

“丽江篇”中,夫妻二人一路遇到九旬的纳西族老人、在古城开民宿的情侣、相守一辈子的纳西族夫妻等,有关“幸福是什么”的思考不断深入。从“在现代社会没那么容易”,到“有你的地方就是我的归宿”,两个人终于意识到在以往各自忙碌的生活中“错过了很多人生的珍宝”。丈夫将纳西族婚礼中象征“将灵魂连结在一起”的木雕赠予妻子,也引发了观众对于爱情和相处智慧的思索。“鼓浪屿篇”中,兄妹二人遇到返乡养护祖屋的民宿店店主,也遇到了离乡来鼓浪屿定居的画家等,关于故乡和梦想的思考,在片中并没有给出定论——故乡既是“生养我”的地方,也可以是“内心中的故乡”,总之,是那个“远离就会想念”的地方。旅途中,兄妹二人关于是否要为了梦想而远离故乡的困惑,在每一个观众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世界遗产漫步》将个体的生命情感与宏大的时代发展联结在一起,不仅展现了中国世界遗产地的自然景观、文化氛围和风土人情,也蕴含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和独具特色的生活智慧,升华了纪录片源于生活、记录生活、高于生活的主题。“丽江篇”有夫妻相处的心路历程,“鼓浪屿篇”有年轻人追求理想的决心,“杭州篇”有母亲和儿子心心相依的亲情故事。这些以情感为核心的故事主线,打破了文化差异,实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观众的情感共鸣。

中外合拍“和而不同”,境外播出效果良好

纪录片《世界遗产漫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与日本放送协会(NHK)联合摄制,是探索国际合拍项目系统化产出模式,推动“中国故事”走向国际舞台的一个有益尝试。

尽管不同国家在历史传统、文化习俗上有着众多差异,但人类的内心情感始终相通。纪录片以情感为桥梁,赢得了不同文化背景下观众的共感共情,通过创新影像修辞手段,将原本概念化、符号化的“硬”内容,转换成了国内外观众都能够轻易感知、产生共情的文本,为中国故事、中国精神的世界表达,提供了新的启示。

纪录片《世界遗产漫步》已在数个境外电视机构播出,不仅给外国观众带去鲜活生动的中国故事,更以国际视野和人文关怀,把“中国故事”讲成“全球故事”,为纪录片国际传播打开了新思路。

编辑 | 刘玮 叶晨玮 胡静雨

关键词: 中华文化 遗产 桥梁

上一篇:全面升级,比《长津湖》更猛的《水门桥》太适合春节档了!

下一篇:21年4000集,《外来媳妇本地郎》的故事这样续写| 研讨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