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23点59分,2021年正式落下帷幕。
根据灯塔专业版2021年12月31日晚10点的数据显示,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70.18亿元。根据猫眼上映日历,全年发行影片610部,其中票房过亿影片共计63 部。
从影片上看,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国产影片票房367.59亿元,占总票房的79.1%,票房过亿的国产影片38部。
Top10国产影片
国产Top10影片总票房为233.54亿,占全年总票房的49.7%。
2021有票房数据的引进片共52部,其中《速度与激情9》、《哥斯拉大战金刚》两部进口片进入全年票房Top10,分别位列第5和第8。
2021年全年档期票房分布如下: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春节、五一、国庆三大当期共计19天时间,却占全年票房的近30%。对比2019年同档期,元旦、春节、清明、五一均有明显的增幅,下半年暑期档、贺岁档和2019年同期差距较大。
从区域票房上看,一线城市票房为77.64亿,占比16.7%;二线城市票房为205.23亿,占比44.1%;三线城市票房为85.67亿,占比17.5%;四线城市票房为96.45亿,占比19.5%。其中三四线城市特别是四线城市,票房占比连续8年保持上升趋势。三四线城市票房之和占比首次超过40%。
各地区票房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灯塔专业版
从城市票房上看,上海全年共收获24.96亿票房,位居全国各城市首位。主要票仓城市票房如下(根据灯塔专业版截至12月30日数据):
No.
城市
票房(亿)
1
上海
24.96
2
北京
22.09
3
深圳
16.15
4
广州
14.43
5
成都
14.1
6
重庆
11.52
7
杭州
10.81
8
武汉
9.79
9
苏州
9.02
10
西安
7.51
11
南京
7.48
以上11个城市票房占全国票房的31.5%。
观影人次方面,2021年全年城市影院观影人次达到11.67亿,从地区上看,三四线城市观影人次占比在提升,其中三线城市从2017年的17.7%提升到2021年19.5%;四线城市则从2017年的17.7%到2021年的21.8%,上升了4.1个百分点。
2014-2021年各地区观影人次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灯塔专业版
影院方面,根据猫眼专业版12月30日数据,票房1000万以上的影城937家,占比7.7%;其中一线城市243家,二线城市413家,三线城市129家,四线城市152家。
今年Top10影城名单有了些变化。在过去几年中,北京耀莱影城(五棵松店)一直占据全国影院收入第一的位置。随着该店因所在商场问题而闭店之后,中国电影市场上影院票房排名重新洗牌。自2020年开始,北京首都电影院(西单店)成为了全国影院票房收入的新冠军。
左:2021年票房Top10影城(截至12月30日)
右:2020年票房Top10影城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今年Top10影城名单中,北京影城占据“半壁江山”。有9家影城是去年的“老面孔”,北京卢米埃影城(长楹天街IMAX店)取代北京UME影城(双井CGS激光巨幕店),成为今年的Top10影城。从数据上看,今年Top10影城票房门槛是3100万。
院线方面,截至2021年12月30日,Top10院线排名如下:
左:2021年票房Top10院线(截至12月30日)
右:2020年票房Top10院线
对比2020年,Top10院线阵容没有变化,从排位上看,Top5未有变化,金逸院线从去年的第8位升到第6位,中影星美从去年的第7位下滑到今年的第9位,幸福蓝海上升一位,横店院线后退一位。从数据上看,Top10院线票房为313.41亿,占总票房的66.7%。
影投方面,根据灯塔专业版截至25日数据,2021年TOP10影投如下图所示:
左:2021年票房Top10影投(截至12月30日)
右:2020年票房Top10影投
与2020年相比,Top10名单中有9位仍然在榜,星轶发展十分迅猛,2020年还是Top10名单之外,今年已经上升到第7名。根据上表,Top10影投票房为171.14亿,占总票房的36.8%。
截至2021年12月8日,全国银幕总数达到 81317块,相比2020年的75581块增加5736块,同比增长7.6%,规模稳居全球第一。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12月30日,2021年全国有票房产出的影院总数为12209家,同比增长2%。影院建设进一步向三四线城市下沉,截至12月30日,三线城市有票房产出的影院2550家,四线城市有4047家。
2014-2021年有票房产出的影院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灯塔专业版
回顾这一年,硬件设施不好,经营管理不善,管理层意见相左、目标不一致的影城关闭,而高标准影院不断开业,落后产能进一步淘汰。影院在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下,积极实践精细化运营,探索多元化增收,包括但不限于书店、超市、茶饮、电影文创等,引导观众进入深度社交,进一步完善“电影+”的概念,打造“电影+创意餐饮”、“电影+创意零售”、“电影+创意互联网”等多业态体验式影院生态圈,引进“剧本杀”,推行“盲盒”营销,开设“儿童剧”等。
院线也更重视品牌的建设,注重对所属影院的服务,从院线资源共享、运营指导、卖品营销到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再到创新硬件和软件管理,借此带来对加盟影院的吸引力和在市场的影响力。
一些优质影院把服务提上了日程,从意识到自觉,从口号到行动,从拓宽服务边界到倾听观众需求再到人文关怀,这些从“艾维电影”举办的“首届影院行业短视频大赛”展示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
新建影院更注重与所在商业综合体的融合发展,在设计、定位、业态、资源共享上有了进一步的探索。
电影市场进一步得到规范,因“影片票房造假”、“影院偷瞒票房”违法违规行为而见诸报端、引起舆论反响事件较少。
在应对突发事件上,影院也体现了积极的一面,配合当地防疫措施,发挥正能量,郑州暴雨期间还出现了收留千名受困市民,提供免费休息场所,提供热水、暖心毛毯、手机充电服务等善举,感动了很多人,也获得社会的肯定。
2021年已成过去,2022年疫情会得到明显的控制,从疫情流行的规律来看,病毒的毒性是在下降的,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升以及特效药的出现,疫情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只会越来越小。从大环境来看,明年都会逐渐回到正轨,恢复预期较好。2022年有机遇,也会有更多的挑战。在新时代,我们应当正视存在的问题,在困境中前行,愈行愈稳。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