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活动 项目 快讯 文娱 时尚 娱乐 科技 汽车 综合 生活

影视IP音乐剧化成新热潮?

2022-01-11 23:26:54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随着国内外音乐剧文化交流开展增加,以及《声入人心》等与声乐有关的综艺热播,让本土音乐剧市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扩张。

音乐剧作为一种舞台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多是以叙事为主的戏剧表演结合优美通俗的人声歌唱和多样化的舞蹈形体动作,来带给观众区别于其他舞台剧种的观看体验。然而尽管如今有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剧院观赏音乐剧,但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历程与在社会范围内的普及度依旧不占据优势。音乐剧在中国,尚属于小众的文化娱乐项目。

目前国内音乐剧也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涌现出了不少精品剧目,如《在远方》、《赵氏孤儿》、《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灵魂摆渡之永生》等等。然而与国外先出现优秀音乐剧后改编成影视剧不同,国内许多的优秀音乐剧作品皆来自于此前成功的小说、影视剧IP。为何中国音乐剧的发展有着如此鲜明的特色?国产音乐剧又将会如何发展?

中国音乐剧与影视剧的交互历史

音乐剧在中国往往被视为舶来品,作为一项面对大众的舞台剧种,音乐剧以通俗易懂,歌舞丰富而获得了大量的喜爱。现今的国产音乐剧不管是在质还是在量上,都尚属于起步阶段。有别于纽约百老汇、伦敦西区这两个拥有成熟音乐剧产业的圣地;也不同于法、德、日、韩这几个已产出世界范围内爆款音乐剧的国家,中国现代音乐剧因起步较晚,在产业发展上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缺乏大量的专业人才、原创题材的观赏性有待加强、观剧票价过高、观众培养难度较大等等因素都困扰着行业的前进

然而纵观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历史,其实早在民国时期,就有一批百老汇题材的默片先后进入中国,如1928年在国内上映的《双艳记》(1926年)、《百老汇之夜》(1924年)、《百老汇之光》(1925年)。而随着电影和舞台音乐剧的发展,在有声电影发明之后,歌舞片作为音乐剧及其电影化交互发展的结果,在中国音乐剧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931年《歌女红牡丹》剧照

20世纪30年代,以音乐喜剧(Musical comedy)为主,辅之以歌舞秀、轻歌剧和叙事音乐剧的艺术形态受到欢迎。民国时期,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歌舞片几乎都在国内放映过,在此风潮的影响下,观众们对音乐剧形式电影并不感到陌生,也为国产歌舞片的创作奠定了基础。1931年,中国第一部歌舞片《歌女红牡丹》在上海新光电影院首映,随后的几年里,越来越多让观众们耳熟能详的歌舞电影被创作了出来。

站在音乐剧的角度来看,除去传统的戏曲文化之外,民国观众对舞台音乐剧的印象通常来自于好莱坞歌舞片,在被称为“中国爵士时代”的1920-1930年期间,(《留声中国:摩登音乐文化的形成》)大众文化受外来影响颇深。这段时期里形成了著名的联华歌舞班等演出团体,他们的表演可以被视为歌舞电影与本土音乐剧交互的重要结果。

上海北京西路联华歌舞班

尽管在民国时期也同样有歌舞剧团排演的舞台剧被改编成电影,但对比歌舞片与戏曲电影的流行,音乐剧却始终不占据主导地位。加上当时的时局动荡,战争频发,舞台演出一度陷入停滞。而随着抗日战争结束,民众对承担着革命文化的作品有了更深的期待。这一时期歌舞片逐渐褪去华丽的外衣,开始反映社会主义建设、人民生活;涌现了许多符合中国国情的音乐剧及电影。

随着《刘三姐》、《宝莲灯》、《东方红》等多个大型音乐舞蹈剧被改编成电影后,中国音乐剧与影视化的交互也逐渐摸索出了其独有的方向,并越来越受到观众的欣赏与认可。同样的在进入20世纪60年代中期,样板戏作为特定时代背景下音乐剧与电影化交互结果也广受欢迎,也为之后的现代音乐剧发展提供了一个发展方向的参考。

中国本土的音乐剧与影视剧交互发展的过程中,作品的形式因时代、地域和文化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如歌舞电影、戏曲电影、舞剧、样板戏等等,但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我国的影视产业狂飙突进,电影、电视剧逐渐成了主流娱乐手段。而与此同时的中国传统舞台文化却没有得到较好的传承,呈现出一种衰落的状态;加上观众观演习惯的断代、专业人才的缺失,让中国现代音乐剧仍隶属于“小众”娱乐的地步。

尽管回溯至今,中国本土的音乐剧已经发展了四十余年,也时有优秀的作品浮现,但能够禁得住时间淘洗的作品仍然不多。要如何让观众接受音乐剧,让更多的原创音乐剧作品成为经典,也是时至今日许多音乐剧从业人员在努力、在奋斗的目标。

影视IP音乐剧化

音乐剧制作人陈笑一是21世纪初的音乐剧系学生,在她的回忆中,在她读大学时,大众对音乐剧的认知甚少,基本还停留在百老汇几部经典的作品上。当年的音乐剧系还是相对冷门又是新成立的院系,专业老师缺乏,知识结构尚未成体系,整个四年的学习过程在她形容中“主要是靠专业老师带领着摸索”。同时,因为小众,音乐剧相关从业机会少,毕业7、8年之后,她才得以从事与音乐剧相关的工作。

然而尽管国内音乐剧行业起步较晚,但最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 整个市场已经整体稳步向前。以观剧最重要的地点剧场为例,据智研报告,我国剧场剧院发展迅速,2014-2019年中国剧场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2018年中国剧场数量1130个,较上年增加46个,同比增长4.24%;2019年中国剧场数量977个,较上年减少153个,同比下降13.54%。

我国剧场演出最多的艺术类型是戏曲和音乐剧,2014-2018年我国剧场演(映)出场次逐年增多,2018年中国剧场演(映)出场次31.6万场次,艺术演出8.5万场次;而其中音乐剧演出在全国范围内外文原版引进剧目演出584场,原版引进中文版译配剧目演出900场,中文原创剧目演出979场。2019年受疫情影响,剧场演(映)出场次下降至21.5万场次,其中艺术演出8.5万场次,但2019年话剧音乐剧演出场次数同比上年提升41%,占到了整个现场娱乐演出场次数的40%

《声入人心》第一季选手海报

音乐剧市场在2019年迎来了突然爆发的热度和关注度,这得益于《声入人心》的热播,随着2018年底湖南卫视这档关于声乐竞技的综艺节目大热出圈,美声与歌剧、音乐剧都在第一时间成为了当下最为流行的话题。在国内音乐剧观影氛围最好的上海市,也有了节目的光晕效应,不光是节目里的人气选手出演的剧目一票难求,同时也带动了专业教育,次年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报考人数同比增长了46.12%

陈笑一与节目中不少的人气选手都有过合作,站在项目方的角度,有流量的选手能够参演剧目一方面可以保证票房;另一方面在吸引了粉丝入场之后,也可以因为剧目本身的口碑与质量而进行推广,继而让更多人走进剧院

音乐剧除了演出团队之外,舞美、剧本、音乐的创作本身就需要大量成本来支撑效果。而在中国也不像国外有着成熟的驻场演出的概念,目前国内音乐剧的主流演出模式是通过演出周期拉长和增加巡演城市来覆盖高额的演出成本。在这样的现状下,制作公司除了会选择人气演员来保证票房之外,也会考虑采用影视剧已有的成熟IP来进行音乐剧改编

音乐剧《灵魂摆渡之永生》制作人 高鹏

高鹏是音乐剧《灵魂摆渡之永生》的制作人,作为国内很早就考虑将国产影视剧IP音乐剧化的制作人之一,他坦言当时会选择《灵魂摆渡》这样成熟的影视剧IP来创作,在考虑过作品本身自带的热度与粉丝同时,也是想通过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延续呈现给观众一场别开生面的视听体验。

其实在中国,无论是行业规模还是观众观影习惯,影视剧的受众都会比音乐剧多得多。我们会选择先影视后现场(演出)的方式,也是符合大众的一个习惯。而且本身《灵魂摆渡》是我们长信传媒自有的一个影视IP,当时我们拍完三季网剧和一部网大后,观众的呼声一直很高,我们也会觉得这个IP可能会需要一些更多元化的延展,所以选择了《灵魂摆渡》。不光是因为它是一个很温暖的故事,同时也希望它可以被更多人知道。”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中国音乐剧与影视的交互道路和国外截然不同,通常而言以百老汇为例, 多是成功的剧目催生好莱坞翻拍为影视剧,如《芝加哥》、《西贡小姐》、《妈妈咪呀》等不胜枚举。而在中国,因历史脉络与观影习惯的原因,目前音乐剧市场上的很多作品都是改编自西方的经典音乐剧剧目。最近几年来,因为观剧群体的年轻化,经典的小说、影视剧IP也成了制作公司改编的热门选项。于是能不能达到前作的标准,对于制作团队而言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灵魂摆渡之永生》排练视频

面对珠玉在前,高鹏也坦承确实有压力,因为不想让喜欢《灵魂摆渡》的观众们期待落空,整个团队在前期做了很多的努力。“《灵魂摆渡》的影视剧已经很成功了,但同时它作为一部有延续性的网剧,那么庞大的剧情还有丰富的线索,我们是没有办法在两个小时的音乐剧里面去说完整的。所以当时我们选择了做一个全新的故事,用全新的概念,只是里面的人物没有变。”

一部作品是否成功,走进剧院的观众才是发言人。《灵魂摆渡之永生》自2020年上演以来,票房成绩不错,口碑也好评如潮,今年顺理成章开启二轮巡演,除了满足观众们还想在舞台上看到这个故事的呼声,高鹏也坦言想要让《灵魂摆渡》的故事继续在舞台上发展下去, 可以打造出一个新的经典。

从剧本中心到剧场中心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西方的戏剧理论的重点发生了偏移,从“剧本中心转向剧场中心”,即戏剧是综合的艺术。著名戏剧理论家克莱顿·汉密尔顿在其写于本世纪初的著作《戏剧理论》里提出:剧本在戏剧诸因素中,只起到次要作用,剧场是衡量戏剧的尺度。戏剧无剧本一样成功,优秀的戏剧用外语演出,一样有魅力。

在这样的演化过程里,以百老汇为首的西方音乐剧届涌现过不少的先锋、实验作品;也同样的,不局限于剧本的体裁,反而更考察演员、舞美与场地在一场表演中所占的比重,于是在百老汇的体系中,一部作品可以在哪里上演,同样也意味着它是否有成为经典的可能性

音乐剧《歌剧魅影》剧照

而在中国因国情的不同,剧院不再是衡量一部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更多的观众在选择剧目的时候会看中音乐剧的题材和演员是否符合他们的心意。目前国内音乐剧制作公司的选题都不尽相同,在多元化的同时,市场最受欢迎的题材还是推理悬疑类剧目。作为一大经典的板块,这类题材也往往因为剧情丰满,人物性格丰富,可发挥性强而颇受演员们的喜爱。

音乐剧演员金圣权是《灵魂摆渡之永生》中穆尘的扮演者,作为《声入人心》第一季的选手之一,如今他除了继续音乐剧演员的工作之外,还在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系担任教师。“能够出演穆尘对我来说是很不一样的体验,可能是我现在长大了,特别喜欢尝试一些不同风格的角色。穆尘这个角色蛮难的,因为他有一些疯狂,还有一些阴险狡诈,作为《灵魂摆渡之永生》里的反派角色,我花了很多时候去提炼他身上那些质感,看看怎么样才可以精准得演出来。”

音乐剧《灵魂摆渡之永生》金圣权 饰穆尘

《灵魂摆渡之永生》作为一个悬疑剧情类作品,因舞美融合了中国风与蒸汽朋克元素,在第一轮巡演的时候已被观众们称为“效果惊人”。此次第二轮巡演,高鹏也表示并未缩减预算,反而听取观众们的意见完善了不少小细节,力求让大家进入剧院后可以拥有到一致的舞台体验。

而这种原汁原味体现,同样在于网剧中的主角之一赵吏的扮演者于毅的加盟。尽管对于毅而言这不是第一次参演舞台音乐剧,但这些年中观众们对他的认知依旧是通过影视剧屏幕。能够在《灵魂摆渡之永生》舞台上的再度重逢,由网剧的扮演者成为音乐剧的演绎者,也是验证音乐剧与影视剧交互更深的经典案例

在舞台上要如何演得和屏幕前那样精准,于毅对此有自己的答案。“音乐剧有很多唱、跳的部分,形体的东西要稍微大一点。但是好在《灵魂摆渡》从网剧至今七年,我一直在参演。我们的灵魂人物编剧小吉祥天在拍摄的时候有和我沟通角色,说毅哥你就是赵吏,你是怎么去体会角色,得到感受的,这个很重要。也是这样亦师亦友的认可,让我再度去饰演的时候会拥有自信,因为赵吏这么多年来没有离开过。而我作为一个舞台演员,重新回归舞台也不会觉得局促和紧张,我觉得没有太大的区别。”

音乐剧《灵魂摆渡之永生》剧照 于毅 饰赵吏

音乐剧与影视剧除了演绎方式上略有不同外, 能够呈现出让人信服的角色,“演好了”依旧是关键点。《灵魂摆渡》作为国内开创了网剧先河的经典剧集之一,在观众的心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正是这样的成功,让于毅当初在接演音乐剧的时候充满过“改编作品真的能做好吗”的迟疑。

作为于毅的好友兼《灵魂摆渡之永生》的制作人,高鹏就坦言过当时邀请于毅老师加盟的困难,“他会担心这个有没有做好。但其实我知道于毅老师一直有默默关注我们的进度,我也会同步一些消息,包括音乐给他听,他知道我们的制作质量在哪儿了,才会慢慢放心。直到后期进组排练了,他永远是最早到,最晚走,最在乎这个剧品质的一个演员。”

《灵魂摆渡之永生》排练花絮视频

《灵魂摆渡》的音乐剧化,不仅仅是IP多元化的一种尝试,更是通过影视剧与音乐剧的交互形式,让观众们体会到一个好故事不同形态的魅力,而这也同样为后续的作品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模版。能够让观众们走进剧院的理由很多,专业的演员、扎实的剧本、熟悉的IP、宏大的舞美……而透过这些由主创团队捏合的诚意,就是整个音乐剧行业可以稳步向前的基础。

结语

受到2020年开始的疫情影响,中国本土音乐剧在外来经典剧目难以引进的情况下得到了喘息,拥有了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发展壮大。在这两年间,涌现出了不少口碑良好的原创剧目。但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剧院,音乐剧行业的困境依旧有待解决。

一方面是制作成本与观众消费预期的差距。观众反应票价虚高,在动辄票价1280、880、680的情况下,想要走进剧院成了一件奢侈的事。而站在剧方的角度,制作成本巨大,如果不长期驻演或多巡演几轮,则很可能连成本都无法回收。在这样矛盾的情境下,要如何去解决双方的难点,是有待行业去思考的。

另一方面,培养好的舞台演员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如今的音乐剧因制作周期较短(通常为3-6个月左右),人气演员演出较多,时常会有演出质量不高、演员精力不济的情况发生。音乐剧因以唱、跳的成分居多,在长期演出频繁的情况下,演员的状态要如何保持也是需要演员去斟酌、忖量的。

尽管如今越来越多的政策开始扶持音乐剧的发展,但同样的,演员的待遇却始终没能得到较好的提升。作为一个即时化的工种,音乐剧演员往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被观众看见,然而不管是多有名的音乐剧演员,所获的酬劳依旧远远比不上TA的付出,与影视剧演员的酬劳相比更是天壤之别,很多音乐剧演员是纯粹出于热爱才留在舞台上。但这样的现状如果长期保持下去,也会让很多专业的演员因养家糊口的问题转入其他行业。

但总体而言,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中国音乐剧已经摸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尽管与真正的音乐剧“大国”还有一定距离,但相信随着本土多元化娱乐生态的蓬勃兴盛,中国音乐剧也会迎来繁荣的未来。

撰稿:成九

— THE

关键词: 音乐剧 热潮 影视

上一篇:国际节目模式快报(271)

下一篇:2021年国产剧“摆烂大赏”,这条红毯上有哪些剧登场?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