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重症患者”恋爱劝退指南。
不少人评价坂元裕二编剧的《花束般的恋爱》时,喜欢拉着豆瓣用户一起调侃。因为这个故事里的那女主角,几乎有着豆瓣用户的所有特征,崇尚灵魂共鸣、在意志趣相投。可惜的是,这对灵魂伴侣,却终究逃不过现实的狙击,遗憾分手。
但坂元裕二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并不是要伤春悲秋地去哀叹。
恰恰相反,《花束般的恋爱》有着极其健康的启示意义:它既没有狂热无脑地鼓吹爱情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通道,也没有把恋爱视作碰触不得的洪水猛兽。
坂元裕二赞赏的是好聚好散,他想在《花束般的恋爱》里,告诉那些爱着的或爱过的人们——在一起的时候,要好好地珍惜彼此;不在一起的时候,就藏好对彼此的回忆,并送上祝福。
01
罗曼蒂克消亡史
POST WAVE FILM
在谈及《花束般的恋爱》之前,有必要先说说前段时间的黑马之作《爱情神话》,两者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性。
它们讲述的都是发达都市中的男欢女爱,同样的,也都掺杂了大量的文艺符号,音乐、电影、美术皆成为男女主角们调情的筹码。
当然,这也是为何它们在文艺爱好者心中拥有崇高的位置,并引发了一波讨论热潮。
但从根本上来说,《爱情神话》说的是中年离异男女的欢场偶遇,徐峥饰演的老白和马伊琍饰演的李小姐之间的感情,是从看对眼后的“性”开始,而非如《花束般的恋爱》中因一段不期而遇的浪漫邂逅所展开。
正因如此,《爱情神话》充满了中年人搞对象时的算计和狡黠,老白为什么选择李小姐,而没有选择倪虹洁饰演的格洛瑞亚,绝不只是因为爱情这么单纯,而是他在综合考量贵妇的嬉闹和小女人的计较之后,才做出的可以掌控的择偶选择。
这种不动声色地装糊涂的心态,在一场场机锋频出的对话中悄然舒张,这也是该片颇为值得玩味的地方。
《花束般的恋爱》不同,它实际上是在仔仔细细地描摹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过程。
从彼知吾心时的好感顿生,到暧昧躲闪时的怦然心动;从终成眷属后的浓情蜜意,到初涉社会时的共克时艰;再从俗事渐长后的寡淡乏味,到失去相知时的同床异梦,最后,这两位因意趣相爱的情侣,也因意趣的破裂而分手。
这一对爱情过程的细致复现,很容易沦为味同嚼蜡的流水账。
但《花束般的恋爱》却巧妙地躲过了这种危险。
它让我们看到一段没有掺杂任何其他目的的爱情,是如何由生到死,又如何让人难忘。这种在平淡中寻真挚,在细腻里探真情的叙述手法,让这部爱情片显得难能可贵。
02
文青活该谈不起恋爱?
POST WAVE FILM
当然,更多观众热议的,还是片中男女主角的爱情走向问题。
影片前半段通过流畅的镜头语言,交代了菅田将晖饰演的小麦和有村架纯饰演的小娟之间的甜蜜爱情,除了让广大文青津津乐道的谈恋爱的方式,这一大段篇幅并无太多出彩的地方。
影片让人深思之处在于后半段。
进一步来说,在前半段的密集撒糖之后,这两位眷侣的感情该如何收场?
如果非要找一词来形容小麦和小娟之间感情破裂的原因的话,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的书名,可以说恰如其分。
当小麦和小娟因为“月亮”而相爱时,他们是否能下沉到“六便士”的生活中,这才是影片的着力所在。
其实一开始,率先遇到生活危机的不是小麦,而是小娟。
这位女孩在屡次面试挫折后,引起了小麦的安慰,“即使面试你的那位主管很厉害,但他如果看了今村夏子的《野餐》,肯定毫无感觉。”
而小娟对此回应是:“这种话对就业毫无用处。”
但随着小娟找到工作后,她开始放平心态,重拾对文艺世界的热爱。
可相反的是,当小麦因为漫画工作担不起生活重压之后,他因为繁重的销售业务而与文艺世界渐行渐远。
关于这一点,影片通过多处场景的前后对比,让我们看到这对情人的精神世界如何地渐行渐远。
比如门口摆放的两双黑色商务皮鞋,在早期恋爱时乃是匡威的“开口笑”系列板鞋,亦或者是小娟在书店兴冲冲地拿着新推出的文艺书籍后,却看到小麦捧着《人生的胜算》这样的励志鸡汤书。
两人情感裂痕的产生,并不单单是因为生活的重担,而是受社会性别语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于小娟来说,经济问题的严重与否直接和文艺世界相挂钩,只要收入能让她继续看小说、进影院,她并不在乎一定得谋得高职;
而小麦不同,不管是小娟母亲的那句“人生就意味着责任”,还是公司内部卷到不行的压力,都在暗自规训着小麦:男人得担事儿,生活不存在诗意。
这也是为什么小麦和小娟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每当小娟抱怨小麦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时,小麦竟会下意识地许诺到,让小娟尽情地享受文艺,自己会保证两人的生活。
这便是爱情最悲催的地方,当一方无比渴望对方相恋时的动情因子,另一方却自以为是地背道而驰,并将此许诺为幸福的彼岸。
03
爱情“失败”后的甜味儿
POST WAVE FILM
不过,《花束般的恋爱》并没有因为讲述了一则“失败”的恋爱故事,就充满着哭天抢地似的恶意悲情。
这种在国产爱情片里屡见不鲜的嘶吼与造作,总让人觉得爱情的结果非黑即白,胜利者犹如拿到欢场的入门券,失败者则会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不超生。
影片在小麦和小娟提出分手之后,依然将两人之后的故事徐徐展开。
两人因为租房问题,继续待在一起合住了三个月。
在此期间,他们好像重新寻得快乐,可租房一旦解决,两人又和睦地各自分开。
而在时隔一年的邂逅中,他们不仅因为耳机听歌的话题,对恋爱时的过往进行回忆,更是在毫无对话的前提下,背靠背地挥手告别。
影片最后,小麦在谷歌地图搜索曾经去过的面包店时,意外地看到了他和小娟当年被卫星拍下时的身影。
这一桥段不仅和片头的“奇迹”构成呼应,更让人感到一种别样的温暖和唏嘘,那就是:曾经拥有的甜蜜之爱,并不曾被人遗忘。
这或许是编剧坂元裕二对于爱情本身的真挚祝福。
在他去年担任编剧的日剧《大豆田永久子与三名前夫》中,同样表达着他对于亲密关系的隽永刻画。
剧中,松隆子饰演的女主角和三位前夫相处融洽,他们本该是离异后的陌路人,可却对彼此妥帖照顾,犹如亲人一般相濡以沫。
而这也正是《花束般的恋爱》让人动容的地方。
它继承了《情书》《入殓师》《横道世之介》这一系列有着并不美好结局的影片的优点,那便是在凋谢的花束之中,依然留有鲜嫩的记忆;在破败的恋情之间,还会葆有悸动的心灵划痕。
作者 | 郭源潮
电影,从不比生活更高瞻
编辑 | 清晏 排版 | 趣多多 策划 | 后浪电影编辑部
推 荐阅 读
《Tinder 诈骗王》: 女孩是怎么被渣男骗的?
如何用表演唤醒剧本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