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冬奥会期间,冬奥专列“瑞雪迎春”号上的高铁5G超高清演播室吸引国内外高度关注,既为科技冬奥提供生动注解,也体现着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
作者:叶宵
随着北京冬奥会圆满闭幕,这场无与伦比的精彩盛会和追求完美的卓越呈现,注定为历史所铭记。闭幕当天,巴赫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专访时高度评价总台在北京冬奥会传播上取得的成果,认为达到了史无前例的规模和成功。他表示:“国际奥委会非常赞赏(总台)所取得的成功。通过这样的转播报道,能够在中国进一步地推广奥林匹克精神和价值。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国际奥委会通过OBS的广播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全球广泛的电视转播增光添彩”。
截至2月21日9时,北京冬奥会相关报道在总台平台跨媒体总触达人次累计达628.14亿次,远超2020年东京夏季奥运会总触达人次近150亿次。刷新传播纪录的数字背后,离不开总台的技术创新和硬核科技。其中,一列具有开创性、实验性、科技感的冬奥专列尤为引人注目。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1月6日,搭载着总台高铁5G超高清演播室的冬奥专列“瑞雪迎春”号正式运行。这是全球首次在超高速铁路环境下,通过5G网络实现超高清信号长时间稳定传输的应用。
将超高清技术、5G移动通信技术以及高铁技术三张中国“名片”合而为一,这个最快以350公里/小时高速移动的高铁演播室,低延时、无卡顿,成为媒体直播技术的一项国际“顶流”。
“瑞雪迎春”号一路飞驰,刷新移动报道的“新速度”,也丰富着科技冬奥的精彩案例。
演播室投入使用第一天,央视新闻新媒体推出直播《开往冬奥的列车 | 探秘高铁上的5G超高清直播》,带观众依次走过8节车厢,从外观与内室设计、车厢改造、演播室构造等方面“揭秘”这辆特殊专列。
进入冬奥会时间,演播室的冰雪氛围越来越浓。总台央视奥林匹克频道(CCTV-16)直播节目《5G京张看冬奥》里,当专列驶入隧道,直播流畅依旧;总台央视新闻频道(CCTV-13)系列报道《冬奥直通车一起向未来》里,窗外银装素裹的雪景随专列飞驰而过,烘托出冬奥浓浓的冰雪氛围……
1月6日至2月20日,演播室支持了40余场大小屏直播及录制,包括总台央视奥林匹克频道(CCTV-16)、新闻频道(CCTV-13)、综合频道(CCTV-1)、CGTN多语种频道、社会与法频道(CCTV-12)等10余个电视频道,以及央视新闻、央视频、CGTN、央视体育等新媒体平台。大家纷纷“尝鲜”,网友直呼过瘾。
为了实现各个节目部门的制作创意,总台技术局紧贴节目制作需求,进行技术适配的个性化定制,创造了全新的视觉感官体验。
比如,除了基于5G网络技术的双向超低时延互动,演播室还融入虚拟同框、增强现实等技术,将传统的视频连线升级为虚拟与实景结合的灵活体验。《开讲啦》特别节目《一起看冬奥》中,前一秒还在室内演播室的主持人撒贝宁,下一秒就已出现在“瑞雪迎春”号的演播室内——利用虚拟同框技术,节目制作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也进一步提升了现场感、沉浸感。
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总台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今日环球 一起趣冰雪》、体育频道《共享科技冬奥——奥秘无穷的总台高科技》、CGTN《Special coverage on Winter Olympics 5G Express》《世界观察》《火炬传递》《Winter Games Express》等节目,以及多场慢直播都使用了高铁5G超高清演播室,参与录制的工作人员介绍,高速移动下的高铁演播室与台内固定演播室系统平稳性、舒适性体验几乎无差别。
高铁5G超高清演播室是科技创新的一次集成展示,也体现着总台技术的引领作用。
节目播出间隙,京张高铁沿线风光“震撼登场”,得益于车头、车尾的景观机位,利用高铁车身自带的传输系统即可传回演播室车厢;在专列高速运转中,攻克数据传输码率和时延多变等难题,则基于总台大胆使用边缘计算技术和超低时延传输技术。
在这趟专列上,新技术赋能的速度与冬奥速度相得益彰。
为达到最佳呈现效果,总台在演播室设计之初就联合铁科院、国铁吉讯、中车长客等技术单位,针对高铁自带5G系统进行测试;联合运营商针对沿线5G网络覆盖进行优化,针对部分弱覆盖区域制定方案并进场施工;联合编解码器厂家、高铁各技术单位、运营商共同开展静态、动态测试,通过相关数据对比分析,不断优化移动网络,调整各类参数,最终实现了高铁列车上超高清信号的稳定传输。
据介绍,在演播室关键技术论证、建设阶段,总台技术局联合多部门进行40多轮的随车动态测试和上百次的系统调优工作;上线运行后,根据车辆运行时刻,运行保障人员经常凌晨4点开始进行每日的系统检查调优,工作时长超过12个小时。
IP化轻量化架构设计,使得高铁5G超高清演播室具有便携化、移动化等特点,为移动优先、融合传播进一步打开想象边界。
即开即用,随时随地。虽然建在高铁这个“大块头”上,5G超高清直播间却以“轻便”胜出。在30平方米有限空间环境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合理布局演播区、导控区,不仅提供了多个固定机位和便于采访的移动机位,还提供了列车行驶全程风景的景观画面。
演播室全IP化架构设计,采用轻量化、模块化技术进行搭建,是高铁5G超高清演播室的一把“密钥”。
冬奥期间,高铁演播室的“档期”极为紧张。1月6日,在专列一趟往返的时间内有三个节目需要制作及直播,并且涉及大小屏切换、4K超高清与高清之间的多次切换,对演播室技术提出很大挑战。团队通过多次模拟演练操作,设计应急方案,最终快速、准确、稳定完成了全部工作。
正是因为IP化轻量化架构设计,才能完成上述任务,这在传统演播室内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高密度”集成,使节目制作更为高效。一是各系统采用轻量化、小型化设备,节省出演播室车厢空间,满足节目制作的空间需求;二是模块化设计能更灵活地满足不同的节目制作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高科技演播室并未对车厢进行破坏性改装。在设计之初,总台便针对车厢自带系统和连接部件进行分析,并做到无损改造,演播室车厢的所有设备也都利用车身自带连接部件进行固定安装,这保证了后续可以有序恢复座椅,服务乘客。
高铁5G超高清演播室赢得世界赞叹,留下了宝贵的冬奥资产。
这列搭载高科技飞驰的传媒列车,赢得了世界的关注和赞叹。意大利国家广播电台播出了题为《以时速300公里讲述冬奥会》的报道,并指出这是中国展示5G传输速度的一个机会,高铁列车上配备了播放高清图像的演播室,车顶安装了可处理4K流的天线,乘客、媒体记者可收看并传输高质量的新闻画面。
北京冬奥会虽已落下帷幕,但总台在冬奥会中使用的创新技术,会像赛场内外的温暖瞬间、带给世界的信心力量一样继续发光发热,为打造更多“刷屏”节目、“爆款”产品提供有力支撑。
总台技术局介绍,高铁演播室相关技术将会继续服务总台节目制作,尤其是移动状态下的外场节目制作。在北京冬奥会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也会进一步优化,满足马拉松、自行车赛等各类外场赛事转播需求,进一步提升效率,节省成本。
正如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首席执行官伊阿尼斯·埃克萨科斯所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转播技术已实现全球领先。冬奥会期间,多项世界领先的技术应用于赛事传播,其中,这个以350公里/小时高速移动的高铁演播室,成为“中国速度”与“科技冬奥”相融合的一张新名片。
(图片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严肃文学改编潮起,一波作品在路上
丨观察
&&专业又有趣,冬奥赛事解说频上热搜
丨节目
&&“轻”报道,带你换种方式看冬奥
丨报道
&&国剧海外“出圈”
丨国际
上一篇:年代剧“合奏”家国命运交响曲
下一篇:老吉总是这么帅|赏色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