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活动 项目 快讯 文娱 时尚 娱乐 科技 汽车 综合 生活

谷爱凌成功的背后:摔倒的朱易被骂“假洋鬼子”,靠父亲走后门

2022-02-23 19:52:09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谷爱凌。

这个雪上天才少女的光芒,这几天已经淹没了中文社交网络。

她是爽文都写不出来的大女主,是上帝没有关上过一扇窗户的天选之女,是新一代的顶流偶像。

2月8日,女子自由式滑雪大跳台,谷爱凌挑战1620难度动作后夺得冠军。

而这,只是她今年参加的三个项目中,最没有优势的一个。

夺金后。

献上最多的当然是祝贺、赞美和羡慕。

天赋异禀,自律勤奋,性格热情洋溢,实在是让人很难不喜欢谷爱凌。

但兴奋之余,我们也无法忽视

一个被神化的谷爱凌。

以及将她推举上神坛的汹涌的情绪。

因为已经有不止一次的先例告诉我们,那情绪怎样的阴晴不定,载舟覆舟。

01

优等生谷爱凌

看谷爱凌的资料,很难不连连不跌地叫出——哇。

上天好像不厌其烦地在她身上叠buff。

你以为她只是体育天才。

但她又是学霸。

边比赛边自学,提前一年完成高中学业。

SAT考试1580分(满分1600),被斯坦福录取。

你以为她只是学习和体育双修。

但她同时又玩得那么快乐。

被问到有什么秘诀,小谷说自己会坚持睡够十小时。

坚持滑雪,是因为着迷于“飞翔的快乐”。

在19岁的年纪,可以兼顾学习、体育、娱乐,而且每一个方面都做到出色。

同时她又是时尚圈的宠儿。

你以为,这样开挂的人设,总该有一点烦恼吧。

——比如,因为过于优秀而被排挤和嫉恨。

但偏偏她连性格都那么无懈可击。

自己没有比赛时,在场边笑容洋溢地为其他运动员加油。

看到失利的选手,她主动上前安慰。

生活里,她漂亮大方。

说了一口流利的北京普通话,喜欢分享各种中国美食。

网友好激动:中国胃!中国心!真可爱!

接受采访,她的言谈都那么阳光自信、诙谐幽默。

所有的聚光灯都集中在她身上。

而她却不只关注自己。

比如她呼吁大家对朱易更宽容一些:

“失误和压力都是比赛的一部分,希望大家体谅朱易,她比任何人都想取得好成绩。”

这是另一个,也被称为“天才”的归国运动员。

谷爱凌与朱易,在这届冬奥会中得到的却是天壤之别的待遇。

02

“普通人”朱易

别误会。

Sir绝不是说朱易普通。

能够站在奥运会赛场上,就已经是绝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了。

只是朱易的表现,没有出色到被期待的那样。

于是在落差之下,她成了许多人眼中被剥去光环,分外狼狈的“普通人”。

原本,她是第一个从美国归化中国的花样滑冰运动员。

2018年,在美国花样滑冰锦标赛上以创纪录成绩赢得了新秀冠军;

之后,回到中国并加入由前世界冠军陈露执教的“晨路计划”中国花样滑冰国家集训队。

2月6日和2月7日,朱易分别参加女子花样滑冰单人和团体比赛,由于意外摔倒,表现失常,成绩不如人意。

当天,#朱易摔了#冲上热搜,指责接踵而至。

起初群情汹涌:发挥失常就是技术菜,菜就是原罪,没得洗。

再然后,开始质疑起朱易的参赛资格。

比如因为朱易的父亲朱松纯是归国的顶级科学家,于是就推测她走了后门。

冰协正式出面,说明选拔制度和细节,朱易的表现更出色和稳定。

朱易妈妈为了平息争议,主动放出了部分视频。

视频中能看到朱易的实力。

可这时质疑的声音又调换了方向:

奥运都结束了,以前滑得再好都没啥用

没说她不行,能参加都不差,但是那又怎样?奥运摔了呀

为什么谷爱凌和朱易,一个被捧上天,一个却被穷追猛打。

显而易见的原因当然是成绩。

但更深一层,可能是一种对成为普通人的嫌弃,或者说恐惧。

全面优秀的谷爱凌,带来一种层出不穷的爽感。

在仰望这种“天降紫微星”的开挂偶像时,就像看偶像剧一样,获得了短暂的超越平凡的慰藉。

而朱易呢?

她的种种表现,都让人想起不尽如人意的普通人。

这种“普通”,在她比赛失利后,进而成为了指责的依据。

比如,她哭了。

便是心态不行,抗压能力不行,怪不得比赛发挥失常。

她的表现,没有谷爱凌那样自信从容,更像是一个有点内敛的文静学生。

于是大家便说,这还是大赛经验不够,对自己实力感到心虚。

甚至她当年回国接受采访的视频被人用微表情分析,说她是说谎,回国是为了投机。

因为不成功。

归国的她,就不再受欢迎。

甚至因为从小在美国长大,中文不流利,用英语接受采访。

已经加入了中国国籍的她也不被接纳,说是“假洋鬼子连中国话都不会说”。

讽刺的是。

就当大家在崇拜完美的谷爱凌的时候,完美却不是她要追求的。

妈妈说,从小就不希望把她培养成“完人”。

在女子大跳台决赛夺金时,她尝试的是从未在比赛中做过的动作,因为比赛不是赢过对手,而是超越自己,超越历史。

谷爱凌谈得更多的,是勇敢、尝试、不害怕失败。

而很多网友的评价标准,仍然是中国家长式的——成绩即正义。

没有人可能永远完美,永远成功。

谷爱凌在选择挑战1620时,也不能保证自己一定成功。

如果……她失败了呢?

看上去,谷爱凌和朱易是实力的差别,但施加在她们身上的力场,其实从没有半点分别。

03

别捧杀天才,更别践轻视普通人

Sir为什么会说,对于正在被神化的谷爱凌,开始有了担忧?

倒不是太羡慕和嫉妒。

而是神化背后的副作用,往往来得猛烈。

在体育赛场上,一次次上演着相似的戏剧。

1988年汉城奥运会,状态已经下滑的李宁勉强上阵,在跳马和吊环比赛中都出现了较大失误,没能实现职业生涯的完美落幕。

当李宁从鞍马上摔下来时,他选择站起来、微笑示意。

哪怕他之前已经取得了足够多的荣誉。

但这一刻,他瞬间沦为了“民族罪人”。

回国后,观众写信骂他:“输了还笑,丢尽中国人的脸”

有人甚至给他寄来了子弹和上吊绳:“李宁小伙儿,你不愧是中国的——体操亡子!上吊吧!”

离现在更近的。

刘翔雅典奥运夺冠后,所有人都称他为“亚洲飞人”。

2008年北京奥运会,比赛刚开始,刘翔退赛了。

赛前两天,他已被确诊为右脚跟腱炎,疼痛让他无法继续比赛。

2012年伦敦奥运会,跨过第一个栏后,他一脚踏空,摔倒在地。

比赛被迫结束,但他坚持单脚跳着返回赛场。

等待看到夺金场面的观众,对刘翔大失所望。

他的名字被变成了“刘跑跑”、退赛懦夫”,一瞬间,他从中国田径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变成了中国田径史的耻辱。

体育比赛,有输有赢。

这本是常识,可是为什么对于运动员的失败,还是会产生这么大的恶意呢?

因为从一开始。

喝彩就不是单纯地先给体育运动本身。

而是一种膨胀心态的投射。

一旦这样的期待破裂,它破坏性的冲击力也惊人。

大家祝贺的,有时候不是运动员本身的体育精神。

而是由运动员代表的,作为其中一份子的“我”的胜利。

他是为国争光。

他是代表黄种人冲出亚洲。

那么“我”,就感觉不那么平凡,与有荣焉了。

也许我们走出了早期对奥运金牌的过度执着,但仍然在运动员身上,投射了更多自我的幻象。

更隐晦,也更复杂交错。

在谷爱凌的身上,可能有对爽文大女主的崇拜,有“归化中华”的民族情绪,也可能有女权主义的叙事。

比如有人自我发挥,说谷爱凌的成功是因为没有父亲,证明了父亲的多余和失败。

每个人,都在谷爱凌身上寻找着自己的爽点。

都将自己的期待,带入到一个完美、赢麻的神话身上。

欢呼的是谷爱凌名字。

但其实,又和真正的谷爱凌有多大关系呢。

一旦谷爱凌不再符合大家的期待。

那么众人在“精神撤资”时,很可能也会顺带愤恨地推倒、砸烂神像。

在对谷爱凌的赞美中。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基调:

人家是天才。

我是废物。

这很符合现在网络的语态,即一种“俏皮丧”的说话方式。

一方面大家认定了成功的遥不可及。

另一方面又在躺平和仰望成功中,以自嘲进行着自我安慰。

Sir当然不是要打鸡血说,一定要学习谷爱凌。

或者一定要把自己的孩子“鸡”成谷爱凌。

而是说当我们在崇拜谷爱凌时,不妨先看看她本人怎么说。

纪录片《我和我的时代》。

在她看来,自己有三个身份:高中生,运动员,公众人物。

这三件事,她不想排序,只想平衡。

但她也深知:

世界只能看见

我的一面或者两面

一次训练,谷爱凌挑战了高难度动作,从没有做过的动作。

她解释自己热爱自由式滑雪的原因:

自由式滑雪就有这个特点

可以发明自己的动作

发表自己的那个范儿

包括这一次以中国人身份参加冬奥会。

在大跳台比赛中挑战超越自我的动作。

她不想活成一个被供奉的,供人自我意淫的偶像。

她更想鼓励每一个人,无论你天不天才,成为自己,打破局限,勇于尝试。

为奥运健儿欢呼完。

我们终将要面对自己的生活。

让世界看到大国的风范,发出响亮的声音后。

我们终将要回到不完美的现实。

其实Sir通过谷爱凌看到的。

不是爽文,偶像剧,成功学。

而是:

你能否尽可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多一点,再多一点。

你能否在面对不确定和恐惧时,拿出的勇气多一点,再多一点。

朱易也好,其他没有获得名次,遭遇了挫折与失败的选手也好。

如果作为普通人的我们。

都有继续在泥泞中前行的权利。

那么为了荣誉而战的他们,凭什么不能享有尊重?

别忘了。

谷爱凌不止一次在镜头前强调:

我跟你们一样,也是普通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奇爱博士多店老板娘

关键词: 假洋鬼子

上一篇:看三月影市,会有我们期待的小阳春吗?

下一篇:黄金时段热播电视剧收视综合分析(2022年2月12日—2月18日)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