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活动 项目 快讯 文娱 时尚 娱乐 科技 汽车 综合 生活

“报复性健身”比加班还可怕,你离猝死原来这么近?

2022-03-02 17:25:53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或许大家都忘了这个热搜:

28岁,“猝死”。

更揪心的,据传逝者还有一位妻子,怀孕两个月,而每月要偿还的房贷高达2万元……

目前企业已发出公告,提供员工病发的全过程(事发在健身房非工作区,全程有教练陪同并实施急救),已承担全部医治费用,且会积极配合后续工作。

而最新消息已是两天前:

逝者母亲否认了“企业赔款2000万”的谣言,双方暂未协商赔偿事宜。

之于一条人命,赔偿是无力的,却也是必须的。

这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经过调查,认清责任主体再依据相关规定落实。

Sir相信相关部门介入后会给出结果,而不是不了了之。

之于我们。

更关心的问题或许是:

为什么会猝死?

如何避免自己突然死掉?

不是杞人忧天。

2019年,高以翔录制节目时突然晕厥,诊断为心源性猝死;

2020年,22岁的女员工就职于拼多多新疆买菜部门,凌晨一点半,加班后回家的路上猝死;

2021年,比亚迪一员工猝死,根据打卡记录,10月份有26天工作时长超过12小时……

更触目惊心的数字:

我国每年有54.4万人逝于心源性猝死。相当于每分钟,就会有 1 个人因猝死离世,劳累是造成猝死的主要诱因。

△ 数据来源:第一财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

每每类似事件出现,总有呼吁,总有关切。

这当然必要。

但也允许Sir说句大实话,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选择逃离高强度内卷的环境。

所以,Sir希望给出一些更实在的建议。

比如运动。

很多人眼里:猝死一般会跟加班、熬夜、久坐、久站有密切关系。

一个原因却被严重忽视:剧烈运动。

目前吴先生的猝死详因不明,但根据企业的说法,他被发现有问题的时间是晚上六点后,地点是健身房。

关键词:“报复性健身”。

作为常年加班的熬夜党,Sir说不上是什么运动达人,但也有过好几次发稿后跟着视频锻炼,胸闷气短的体验……

Sir决定借两部科普纪录片,给你们整点实用的、科学的运动建议(当然也是为了我那日益明显的肚子)。

少吃多动当然有益身心。

但,你真的动了吗?

动了,动对了吗?

《锻炼的真相&健身的真相》

1、运动能治百病?

开始前必须先带大家走出这个误区。

关于运动,大部分人会遵循权威机构给出的建议。

比如英国官方:一周做150分钟温和运动,或75分钟剧烈运动。

可是温和与剧烈,怎么分?75分钟和150分钟,分几次完成?

请大家先接住一盆冷水:

根据诺丁汉大学对1000个人的研究,每周运动4个小时持续20周,同样运动量对每个人的收益是不一样的,有20%的人完全没有收益,有15%的人对运动的收益特别好。

没有新陈代谢的明显提高。

也不见脂肪减少肌肉变多。

你说,都说三分练七分吃,我调整饮食习惯还不行吗?

还真不行……

因为这或许是基因决定的。

喂喂喂,你确定是来劝我运动,不是劝我躺平的吗?

还真不是。

提起运动,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好苦好累,但只要坚持了就是胜利。可纪录片想告诉你的是:

运动虽有益,但不必神话。

不神话,你才能带着更小的心理压力,开启一个健身习惯。

坚持做,乐意做,比什么都有效。

2、运动时间越长越好?

提到有氧运动,无数人第一反应:长跑。

很多人就打退堂鼓了:当年跑1000米还不及格呢,老膝盖老腿的,咋整?

事实是,长时间低强度运动带来的热量消耗,远低于你的想象。

看两组实验。

挑战一:

主持人在科学家忽悠下,一小时慢跑,跑完后筋疲力尽,肚子打鼓,又在科学家的引诱下,喝一杯咖啡、吃下一根香蕉、一个汉堡。

看到主持人正吃得不亦乐乎,科学家才贱兮兮说:

嗯,你需要再跑55分钟才能消耗掉。

挑战二:

主持人以极限速度骑单车20秒,短暂休息后继续,每次三组,坚持每周三次。

结果,这看起来最不靠谱的运动,居然比每周在健身房锻炼两三个小时,甚至长跑45分钟的效果更好。

不只消耗热量,还有对心血管系统、心脏和其他器官的整体提升。

当然,这里所说的运动收益所指的是健康领域,而不是健美领域。

所以对没时间的上班族而言,间歇性高强度运动(HIIT)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因为它不限制动作,完全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制定计划。

游泳、跑步、开合跳,甚至跟着女团练舞都可以。

唯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在一上来就适应这样的快节奏高强度,所以必须要在做完充分拉伸后再开始,时长和频次同样如此。

3、久坐乃万恶之首?

是。

别以为只要坚持运动,就可以忽视生活中的坏习惯。

科学家发现,就算不去健身房,每天尽量走路,多站着,久坐不要连续超过一个小时,一天就能够增加500大卡的消耗。

什么概念?

相当于麦当劳一个健康餐。

而久坐最大的问题,还不是肥胖,而是让身体陷入“懒散”。

进而血糖升高,血脂升高。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坐久了会打瞌睡,精神会涣散。

因为人体对运动的依赖,本质不在于强度,而是持续不间断的节奏。

4、日行一万步有用?

有用。

但这个数字并不是科学家算出来的,而是日本人营销出来的。

起因,是一个叫万步计的设备……(你现在是不是想把微信运动关了)。

事实上,日行一万步如果只是慢走,而且是分多次进行,那么它的效果,远不如三次中等强度,10分钟一次的健步走。

而后者,只需要3000步,也就从你家走到地铁站,或办公室楼下遛个弯的强度,注意把速度控制在可以交谈、气喘吁吁的状态(如果能唱歌,那说明走的还不够快)

当然,如果膝盖不好,那么长时间的散步益处还是很明显。

比如,主持人吃下了一份热量极高的英式早餐,然后血液检验告诉他:

恭喜你!你血液中的脂肪含量,比没吃早餐的你高了一倍!

可是饭后暴走90分钟,第二天再吃同样的早餐,血液脂肪的增长减少三分之一。

因为步行产生脂蛋白脂肪酶——它会转变我们身体转化食物脂肪的方式,减少脂肪进入你的血液。

再讲一个误区吧。

很多人以为啤酒肚是肥胖表现,恨不能练成A4腰。

其实大可不必,因为腰部脂肪只是不好看,但它跟其他皮下脂肪一样,甚至对你有保护作用,而真正的健康杀手,是没有被消耗掉的内脏脂肪。

所以,如果有时间但体力一般,可以十分钟健步走和长时间慢走相结合,一边有效减脂,一边锻炼心肺。

5、力量训练那么难,可以不做?

相信很多上了一定年纪的毒饭深有体会:

以前一口气上五楼不费劲。

现在别说爬楼,提个重包都感觉骨头在撕裂。

不用焦虑,因为对没有长期做力量训练的普通人来说,三十五岁就是分水岭,过了这个岁数,你的肌肉就会以每年百分之一的速度慢慢萎缩。

所以“不举铁顶多是不健美”,这个常识同样片面。

但也不必灰心,尤其是各位女同学。

好消息是,肌肉萎缩是可以预防的,不管任何年龄。

实验显示,只要坚持六周做举重训练,每周两组,手臂肌肉强化程度达到19%,腿部肌肉能达到25%。

最激动人心的是

无关轻重。

纪录片找来两组女性,分别做不同重量的举重训练,结果发现,效果无明显差异。

追求快速的,可以举重物,如果刚开始不适应,举一瓶矿泉水也是可以的。

而强度则因人而异,不追求数量和时间,当你的身体告诉你已经累了,就可以停。

除了哑铃,俯卧撑和深蹲也能达到同样效果。

6、跑步真的会对关节造成损伤吗?

争议很大。

这也是纪录片中无法给出标准答案的问题。

因为在动作标准的情况下,跑步给膝盖带来的压力不会高于步行,相反,还可以帮助你的软骨进行自我修复。

为什么那么容易受伤?

一个被忽略的事实:大部分人都跑得太快太久,超过了关节的承受程度。

所以体重较高、受过伤,以及体能低于平均值的胖友们,请千万注意:

不要轻易骑车、长跑、游泳。

7、怎么科学评估我目前的体能状况?

如果做了太久的沙发土豆,可以参考纪录片给出的两项测试:

测试一,测量你的基本体能。

双手交叉抱于胸前,从椅子上坐下再站起10次,测试下肢的大肌肉群。

35岁以下男性要在10秒内完成,女性则是12秒;35-55岁男性是13秒,女性是15秒。

测试二,考察你的心肺功能。

找一个台阶,上上下下保持节奏做3分钟,然后看你的心率是否在标准区间内,心率越低,代表越健康。

35岁以下男性:105下,女性是110下;35-55岁男性110下,女性115下。

最后Sir还想啰嗦几句。

电影《心灵奇旅》。

那个被工作吞噬,被世俗成功捆绑的股票经纪跌入迷茫之境,指向那些被动内卷的人。

但主动“卷自己”的呢?

忽视了身边风景,坚持追逐兴趣的爵士乐手,同样在表演后怅然若失。

实现自我和获得成功,就像海明威笔下乞力马扎罗的雪,漂浮在神圣的群山之巅,它是指引,是坐标,是每个人都有的梦。

可它是唯一吗?

换种眼光

哪怕注定一辈子都无法攀登上去,感受“会当凌绝顶”的美妙,也不妨碍我们好好欣赏山脚和山腰的风景。

人生的标准,不该只有一种,而在社会想象和自我价值之间,还存在一个灵活的区间,叫趣味和浪漫。

就像纪录片的结尾。

镜头对准一群看上去并没有多健美的人,他们随心所欲地舞蹈,不为什么,只为了感受运动带来的最纯粹的多巴胺。

有时候,“轻松和自由”指向不是浅薄,而是返璞归真的生活。

最后的最后。

如果你是深夜看到这一篇,建议收藏,不过收藏夹也会吃灰。

可以默默记在心里。

然后,明天睡醒动起来。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奇爱博士多店老板娘

关键词:

上一篇:偶像剧有哪些常青树?杨幂和陈伟霆戏龄近15年,有5位已年过四十

下一篇:「杀疯了」的生猛犯罪片,终于来了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