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的护城河是什么?在文章《连着两天周末票房都不过亿,是该架起“护城河”了》中,小艾将巴菲特护城河理论的四要素引入文章,引发了读者们热烈的讨论。
Stone:我觉得影城行业现在面临的问题无外乎就是自身问题和外部问题,外部就是网络媒体冲击和国外片源泄露,内部就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硬件和较高的卖品运营成本率控制。内部硬件方面,我总有种感觉,就是未来的影院讲属于VR系统+杜比全景声,全方位无死角观影,也就没有了黄金座的限制。而尤其是大集团内部采购成本过高的问题我一直闹不懂,有的采购比街边小卖店采购单价都高,而且单店不太允许自行采购售卖,其中猫腻仁者见仁。
韩劲 think different:电影院行业是深受上游影响的行业,只要上游没有好片子,那影城就是在等死。目前的行业状态就是观众不断流失,片子越来越不具备泛娱乐化的时期,这是大趋势,无人可以阻挡。所以我理解的护城河绝不是什么进一步把放映质量提高,音响搞得更好,再多加几个四d厅,再把服务升级,拼命降低票价等战术层面可以解决问题的,而是做“电影+”。加那些别人一看就不想学的东西或者是学不会的东西,这就才是真正的护城河!可以被轻易复制的所谓“+”,也只是早点死和晚一点死的区别。任何一次人类历史上的危机,都是要倒一批而又站起来一批的过程。一定要找到别人不能或不能复制的“+”,你才能活的更好!有办法吗?真的有!在于你找不找而已啦
&&作为未来发展和新科技、新经济的元宇宙,2021年一经推出就大火,在文章《UME影城、星轶影城怎么玩“元宇宙”,你想上车吗?》中,小艾剖析了元宇宙与影院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不少读者也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Jerico:关于元宇宙的讨论众说纷纭,还是需要去芜存真,紧扣主线。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元宇宙的发展主线很清晰,就是创造高质量的沉浸式内容,给大家带来高性价比的时空拓展体验,主要包括娱乐方向的和生产力方向。
目前大家讨论热度较高的元宇宙应用很多口碑一般,买家秀和买家秀差距有点大,这是因为大家对3D元宇宙关注过多,而忽视了3维元宇宙。
元宇宙作为沉浸式虚拟世界一直是有两条建设道路的:3D版和3维版。3D元宇宙通过算力工具建设,目标是让虚拟世界变得更现实,3维元宇宙是通过影像工具建设,目标是将现实世界变得更虚拟,可以参考案例:美璟世界。3D元宇宙是虚拟-现实,3维元宇宙是现实-虚拟,殊途同归。
从建设难易度来说,3D元宇宙更难一些,会长期受到算力、技术方面的限制,3维元宇宙相比3D元宇宙受到的限制要少一些,与现实世界天然联系更紧密,应该是更容易实现的元宇宙建设之路。
&&数据最能直观清晰地反映问题,影院经营效益低下也在文章《数据印证了我们的直觉:影院真的很难》中清晰的反映出来,并得到了影院小伙伴的共鸣
影城-朱生:电影院小伙伴如何写报告交差?转发小艾一键搞定。
Absurdism:以2019以后来说下降原因很直观。疫情的反复,影响了全国影院营业时长。全年没有出现多部叫做影片。只有重要档期的主旋律影片撑场面。
创业中国联盟 万户侯(游R) :17年前干就完了,l9年后干就完了。理解下???这句话必须要入精典留言!
&&票价一直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在文章《也来谈谈春节档票价:个别影院的高价却让整个行业背了锅》一经发表后,不少读者反应强烈,大家各抒己见。
Z H :作为曾经的影院经理,我想说一句春节档期去一些高票价影院观影是值得的,人少一些,荧幕大一些,音响好一些,这些综合起来,观影体验可是要好不少呢,尤其是针对类似《长津胡》这种大片。
任非 :上游发行价格上涨,影院终端怎么可以不涨价,这个利润空间是需要保持的!扯什么市场和供需关系,看本质就是上游怕拿不到既得票房的利润空间,从长津湖的迅速确定定档可看出资本的力量是多么强大,谁喜欢做长线呢!
九筒:30元看了一部烂钱,忍忍就过去了。你让我60元还是看烂片,这能忍?马上拉小伙伴一起把桌子扬咯。
&&片方和影院之间关于排片的博弈是门大学问,在文章《片方因为排片和影院扛上了?做好这两件事才行》中,读者们也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Wang.Z.Hang -99999:1.影片时间过长,题材不新颖。 2.母盘发的不及时,版本多,占用各家影城过多拷贝资源。 3.密钥先行版本不给,只能删掉拷新的,同期别人家多说是分段密钥。4.给了它黄金排期,但片没到,大过节的总反其道行之。5.话说的难听还想托人办事,不合适。
Ammon:时长150分钟,跟时长110分钟。一个厅一天满排。150分钟影片排5场。110分钟排7场。春节时间上座率能差出40%?100个座位的厅,5场500待售座位。7场是700待售座位。然而春节期间,排啥卖啥的情况还是有的。影院考虑营业额的话,也能知道该怎么排。如果春节你影片时长是99分钟的水门桥,你看排片谁会砍!!!
&&照往年来说,春节本是全家携手走进电影院的日子,但是虎年春节的观影人次却大幅度下降,在文章《虎年春节档开了一个什么样的局?我们看到的不应该只有数字》中,读者们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菩提6111:电影本身应该就是大众消费的起的娱乐方式,增加观众顾客的消费频次,增加每年的人均观影次数,要比仅春节档涨一次价格更有益于电影行业的健康发展。疫情这俩年的确把16、19年那阵子三方补贴培养的大众的高频次观影习惯给打回了原型,但影城通过一年一度的春节档涨价只能说杀鸡取卵似的补血。
试问一下各位影城老总老板,春节档一个月的总体票房受益能够弥补整个上半年各月的费用亏空吗?够的话,利润也基本被上半年吃掉的所剩无几了吧!现在都影院,一年就二月份,七八月份,十月份这几个月可以保证盈利或持平,其他月份都是亏损状态(大数影城),如果电影市场一直这样,试问一下这个行业还能发展下去吗?各位影城老总都重视影城的非票收入,但是提高票价同时肯定要损失人次,没有人次的影城试问一下,卖品销售,广告销售,场租销售如何提升…?
电影行业的经营者和相关部门领导是该从新学习一下互联网思维的营销了,要先有流量,电影院提高人次增加观众观影频次,才是我们这个行业发展的王道………
荷塘月色:当认可电影是大众消费的前提下,我们必须承认今年春节档的票价确实高。而产生高票价的原因无外乎:
一是片方。集体调高了发行价,貌似"谁价低谁的质量就差"。
二是影城。受“高发行价”的影响,特别是某片已有“成功”案例,多数决策者在没有看片的情况下,认为今年影片质量好,“好档期一定要有个好价格”,这样才能弥补平时不足。
然而电影非刚性消费。“高票价”一是影响到“可看可不看的人群”不进来,再者也影响到观众对影片的口碑。(当以高价格消费时,人们对商品的价值评判标准也会抬高)。
除了票价高,没有很适合于春节期间观看的“合家欢”的影片,也让观众止步不前。
Ray:价格影片质量,贵是因为量价不匹配,影片想看指数高了,预售就会好,人次溢出才能支撑的起来票价。今年总体来说是因为影片质量质量撑不起这个票价,不论是从内容还是营销都差点意思!影院行业等着这个档期回血,对影片质量以及疫情因素的错误预判是今年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影院行业都是重资产,在没有足够量级以及足够数量的优质影片支撑的环境下,涨价只是无奈之举!赌了你可能会赢,不堵你肯定输。
本期的网友面对面暂告一段落,欢迎各位读者朋友后台留言互动,也许下一次被选中的人就是你哦。
上一篇:高颜值CP打造校园高分励志韩剧
下一篇:这些行业的大事,你经历过哪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