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活动 项目 快讯 文娱 时尚 娱乐 科技 汽车 综合 生活

年度最佳动画,就它了!

2022-03-14 15:19:29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终于,有一部能打的动画了。

它就是皮克斯制作的《青春变形记》

还是业界老话:看动画,皮克斯从来不会让人失望。这次也不例外。尽管被迪士尼折腾日久,但皮克斯还是保持着自己旺盛的原创力。

作为皮克斯的原创作品,《青春变形记》不像迪士尼那样,喜欢拿公主或神话来说事儿,而是聚焦在13岁的普通初中生小美身上。

这也是皮克斯首部由华裔导演(石之予)执导,并以华裔家庭关系作为叙事对象的动画片。

《青春变形记》要探讨的,就是女孩子在青春期时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以及在这个过程里,与家庭之间产生的对抗和冲突——尤其是小美进入青春期后,展现出强烈的叛逆心态、开始疏远父母,两代人之间如何化解冲突,父母应该如何调整心态,很容易让生长于中国家庭的观众,感同身受。

以爱为名的束缚,和最后以爱为名的和解。

固然套路,却很真诚,也能发人深省。

《青春变形记》(2022)

01

以爱为名的束缚

POST WAVE FILM

对生长在中国家庭里的孩子来说,《青春变形记》的故事丝毫不陌生。

13岁的小美,出生在加拿大的华裔家庭。

在家里,她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诚实、勤劳、礼貌,主动做家务,还帮妈妈打理神庙。

在学校,她是大家眼中的“卷王之王”

在公交车上做试卷、每科成绩都拿A+、丝毫不给其他同学留活路,优秀到连老师都忍不住在夸奖时略带吐槽地说:“一个非常有进取心、有点烦人的小女孩。”

但就是这个在很多人看来,妥妥的是“别人家的小孩”的姑娘,暗地里也喜欢流行乐和男子团体,也会像其他情窦初开的青少年那样,有偷偷喜欢的对象,还会用自己沉溺的方式,在脑子里补一场前所未有的旷世爱恋。

当这个小秘密,被没有边界感的母亲发现时,问题就严重了

她直接找到那个压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的男孩,大庭广众之下,尤其小美的很多同学都在场的情况下,她义正词严地警告这个无辜的男孩,要他离自己的女儿远一点。

但这还只是母女矛盾的开端。

像很多亚裔母亲一样,小美的妈妈对她监管极严。

比如跟踪到学校,偷看女儿在学校的一举一动,甚至不惜大闹校园;

比如贬低女儿喜欢的流行乐和男子团体,认为他们根本不配搞音乐;

最后还干涉女儿交朋友,先是说她的朋友米莉亚姆是个奇怪的女孩,后来又当众指责米莉亚姆,认为就是因为她,女儿才会闯下那么多祸。

为什么说生长在中国家庭的孩子,会对《青春变形记》并不陌生?

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像小美那样,被长辈要求变好、变乖,甚至到了没有隐私的程度——

日记、纸条、信息、电邮……那些我们心心念念喜欢的,尤其是想要掩藏的东西,很容易就被父母翻了个底儿朝天,然后就成了我们“不学好”的证据。

长辈总是打着“我都是为你好”的旗号,指挥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却丝毫意识不到,身体逐渐长大的孩子,人格也越发健全,也就越是需要个人空间。

但他们根本不在乎,他们只是会用过来人的高姿态告诫我们: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面都多,或是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

这就是中国式家长们,以爱为名的束缚和控制。

长辈以为自己不过是在履行职责,却不知道是在造成物理伤害,他们甚至注意不到孩子正在发生变化的心理。

就像小美妈妈,她越是正义凛然,对女儿造成的伤害就越大。

可问题是:她对此全然不知。

她只是本能地以为:自己不过是在履行一个母亲的职责,关注她成长的每一个瞬间,同时为她营造一个更好的空间,仅此而已。

殊不知此前一直在努力迎合家长的小美,早就已经忍无可忍。

02

变身红熊猫

POST WAVE FILM

《青春变形记》,是华裔女导演石之予第二次探讨中国式家庭关系。

上一部是2018年时,贴片《玩具总动员3》的短片《包宝宝》

这部时长不足8分钟的小片,斩获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

它的主角,是一位生活在加拿大的华裔空巢母亲,有天早上,正准备吃掉最后一个包子的她,发现那个包子居然长出了手脚,成了一个憨态可掬的“包宝宝”。

这位没有情感可依赖的空巢妈妈,就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包宝宝身上,悉心照料、无微不至……

直到他长大成人,要有自己婚姻生活并打算选择离开时,空巢妈妈的情感支柱彻底崩塌,她拦着不让儿子离开,最终在情急之下,一口吞掉了包宝宝……

太多中国式家庭里的母亲,在以爱的名义伤害自己的孩子,她们把母爱变成了控制和羁绊,不仅强势干涉孩子的生活,甚至不惜以爱为名毁掉他们的未来。

拿下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后,四川出生、加拿大长大的石之予,向皮克斯递交了新的创作申请——她希望把自己小时候与母亲相处的故事,搬上银幕,并最终获得了许可,这就是《青春变形记》的由来。

《青春变形记》的英文名叫“Turning Red”,直译的话是“变红”,这是个有两层指向的双关梗——

第一层,就是动画里涉及到魔法的部分:因为祖上遗传的缘故,小美在长到一定年龄时,情绪过于激动的话,就容易变身成红熊猫;

第二层,就是小美第一次变身时,她爸妈表现出的第一反应:小美来了初潮,意味着她不再是个小姑娘,而是向成年女性迈进了。

“变红”一梗的设定,也是《青春变形记》最大的妙处所在:

它既是对身处青春期的人,荷尔蒙旺盛、幻想力爆棚,且身体在发生巨大改变的一种隐喻,又是对越发紧张的亲情关系的一种信号和警示。

这个变身红熊猫的设定,首先是对女孩子青春期初潮的平替。

它缓解了女孩子特有的,身体发生变化时的羞耻、尴尬和隔阂,转而用一种更萌的外在形式,代偿了只埋藏在女性身体上的困扰与特征。

这就是为什么,故事一再强调变身红熊猫,是他们家族女性独有的特征的原因。但这种母系遗传,还有更大的叙事动因:

正因为这种变身是女性独有的身体体验,也就为母女最终的和解埋下了伏笔。

也就是说,正因为妈妈年轻时也有过同样的经历,才让母女二人有机会互相体谅、达成和解。

从这一点来看,《青春变形记》比导演的短片《包宝宝》要温暖得多。

如果说《包宝宝》是在用妈妈固执的爱,来看待横亘在母子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那么《青春变形记》就是在用小美的理解和善良,弥补母女之间的误解和对抗。

这在电影一开始,小美旁白的那句“我家的首要规则?孝敬父母”,就是给定了调的,这句台词背后,裹挟着善意和包容,它同样也是遗传的。

所以电影结尾时,小美会见到同龄的妈妈,她躲在竹林里哭泣,却没有人安慰。

爱会相互传承,伤害也会相互传承。

表面来看,这确实是电影最温暖的地方:它给母女制造了一个可以平等对话的机会。

但实际上,它背后其实隐藏着母亲对女儿的嫉妒:嫉妒她没有因为自己的强势而妥协、嫉妒她有一群亲密无间的朋友、嫉妒她可以坚韧地表达自己的欲望……

化身小熊猫的女儿,对着化身大熊猫的妈妈,撅着屁股做一些不雅的动作,看似喜感十足,实则是把长幼之间的代际矛盾,暴露得体无完肤——

尤其妈妈变身大熊猫,凶神恶煞地踏平演唱会现场的时候,长辈人性里的自私和凶残,被揭露得痛苦又丑陋。

这里也是剧情讨巧的地方。

变身大熊猫的妈妈被撞晕,事实上缓解了母女矛盾,把它偷换概念成了拯救母亲,从而达成了最终的大和解。

和《包宝宝》相比,这也是《青春变形记》极其理想化的地方。

毕竟,性格和长幼关系,尤其是中国式家庭传统里的情感模式,决定了这种矛盾是根深蒂固——它只能妥协,却不会消失

否则《包宝宝》里,妈妈也不会一口吞掉那个包子。

作者 | 苗子

真味只是淡,至人只是常


编辑 | 清晏    排版 | Juan    策划 | 后浪电影编辑部

推 荐阅 读

《新蝙蝠侠》来了,有多少人在等他“下海”?

进入影视剧组的敲门砖是什么?

关键词: 年度最佳

上一篇:女明星择偶风向为什么变了?比起嫁入豪门,她们更愿意嫁给男艺人

下一篇:集中度越来越高,院线跨地区兼并重组这层"窗户纸"何时捅破?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