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活动 项目 快讯 文娱 时尚 娱乐 科技 汽车 综合 生活

古装剧造型变迁史丨扯白话

2022-03-21 16:43:45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文 │ 绯飞

关于古装剧造型的争议,近几年可谓是愈演愈烈,其中的重灾区当属小成本古偶和大制作仙侠,每当有新作播出,“披麻戴孝”“造型敷衍”等关键词总会出现在评论区里。

争议了这么久,有人不满于仙侠剧永远白衣薄纱的“丧葬风”;有人则在历史背景的古装剧里紧盯形制,任何发型、服装上的与史不符都难逃这部分观众的法眼;而还有一些观众,则没有什么特定的关注点,只是每每打开以前的经典古装剧,再回看市面上的热播作品,总要叹一句“古韵不再”。

观众反馈会倒逼上游从业者做出改变,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因此观众们愈发主动地在各平台发声,而影视从业者们也的确行动了起来。

不满仙侠的“丧葬风”,于是优酷的新项目《长月烬明》重回网游风,走向新的设计方向;不愿在非架空古装剧里看到服饰形制的混乱,于是追求“复原”的“古墓派”《长安十二时辰》《尚食》等作品也随之出现;而新开机的项目中,即使是以情感为主的古装偶像剧,但凡投资大一些的,也开始尽力在服饰的设计上选择契合如今汉服文化风潮的风格。

其实,回顾中国古装剧,在观众印象中古色古香的经典造型如《西游记》《红楼梦》之外,也有着一些先锋的、新潮的、大胆的古装造型时期,古装剧的造型设计,因题材、故事背景的不同,有着较大的风格和审美差别。在这里,骨朵将简单从仙侠志怪和写实复古两个类型方向,结合发型、发饰和服装,复盘一下中国古装剧造型变迁史。

仙侠派发型:华丽过,狂野过,朴素过

早期古装剧中,并无“仙侠”这一概念,“仙”“侠”通常以两个体系分别存在,而它们的发型设计风格也有所不同。

在2000年以前,内地班底的古装剧通常只负责“仙”的部分,涉及仙女的古装剧多为神话背景。此时的发型设计受到一定戏曲风格影响,仙女造型走的是“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的路子,发髻多为复杂的高髻、堆髻、环髻,搭配华丽的发饰,以凸显天宫幻境的神仙们生活水平之高。

这一时期的古装神话剧,如果仅从发髻看,仙女与人间贵女基本无大差别,此时仅在服装的用料上以更轻薄的纱衣丝绸作为仙和人的区分,典型代表就是《西游记》中嫦娥仙子与女儿国国王的造型对比。另外,追求梦幻感与朦胧感的《大明宫词》中大量使用纱衣,也是出于这一原因。

随着港台剧传入内地,志怪、武侠类古装剧也进入观众视野,此时港台影视剧从业者追求创新式古装造型,在设计时有意融合一定的现代元素,因此在那时的港台古装剧中很少见如《西游记》般讲究的发髻,高髻也十分少见,多为平髻及编发元素,有现代感的刘海、披发开始逐渐进入观众视野。

除了女性角色舍弃高髻外,男性角色的发型变化则更加“狂野”一些,在港台造型师手下,十分具有现代感的短发、挑染、卷发等元素大量出现在古装男主的头上。如今,《风云》中的何润东、《小李飞刀》中的焦恩俊已经成了古装泡面头男主的两个极端,而《小鱼儿与花无缺》的两位男主头上更是分别见到了短发和挑染两大设计元素。

时间线再往后推,改编自游戏的仙侠剧开始出现。此时港台造型师大量进驻内地,在“港台设计”与“游戏改编”两大原因的加持下,此时的仙侠剧走的正是2000年初期花花绿绿的页游风格。港台发型师的编发、刘海、卷发元素被沿用,再融合游戏饱和度较高的发饰服装配色,形成了《仙剑》《古剑》系列的造型风格。

此后,《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爆火,让仙侠剧进入“丧葬”时期。这一时期的仙侠剧大多舍游戏而改编网文,感情成为重头戏,不见侠义只求仙气,因此飘逸的及腰长发成为主角团必备发型,中分半丸子头成为主流。

至于全盘高髻?拜托,那是反派配角才会做的发型好吧。

仙侠剧“丧葬”了五六年,观众实在不堪其烦,开始产生逆反心理。可以看到近期仙侠剧也开始寻求改变,从《与君初相识》到《长月烬明》,男性角色发型增加了编发元素,与女性角色的发型区分愈发变小,盘发也开始在仙侠剧重生,包括配色和发饰的使用,大有重回网游时代的意思,毕竟网游里同一个门派的“校服”,男女角色共用一个发型。

复古派发型:减工之路

在复古派单元中,骨朵主要探讨有明确历史背景的宫廷剧、传记剧等题材类型。

如今总被观众怀念有“古韵”的古装发型,大多出自20世纪初的历史传记类古装剧中,如《唐明皇》《红楼梦》《武则天》等。这一时期的发型设计由于与前文设计早期仙女造型的属于同一批造型师,因此风格类似。

较仙女发型来说,宫廷贵女的发型会减少“轻盈”而重“华贵”,由于“义髻(即假发)”在古时为贵族阶级“特供”,因此那时的古装剧也大量使用发包,以丰茂的发量来凸显女性角色的地位。

另外,那个时期的发型设计不仅有着一定的戏曲风格,同时造型师还会根据演员的个人特色调整设计不同的发型,如《红楼梦》中出现的每一位女性角色发型都是由杨树云亲手设计,既契合角色特点,又能凸显女演员的美丽,真正做到了“千人千髻”。

此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古装宫廷剧的造型也有过弃“复古”而不顾的时代。这一时期的造型受现代审美和港台风影响,戏曲感逐渐淡化,考究些的开始参考古画史料,另一部分较 “自由”的创作者则开始随意发挥,也因此给古装剧造型史留下了许多不可磨灭的惨痛回忆,此处就不再复习,懂的都懂。

然而,不管是不是特别“自由”的影视剧,大部分古装剧似乎都进入了一个奇怪的共识怪圈,即女性角色“发髻越高、地位越高”,因此我们常能看到大女主剧中随着女主一路披荆斩棘,发髻也随着剧情进展越梳越高。

不过此时的高髻与《武则天》时期的高髻并不属于一个范畴,前者发型本身就已十分精美,饰品用作点缀;而后者的高髻所见即所得,不过是一个做得很高的假发包,万万不可离开树冠一样的发冠独立行走。

随着考究之风越刮越大,市场上也开始出现不那么“自由”的古装剧,如今可以说是大部分有所追求且不是很差钱的剧组都愿意在发型、服饰上下一点功夫。不过,由于现在古装剧女主年龄设定大多为少女,因此唐风造型也少见雍容华贵的多发包高髻盘发,多为类似《大明宫词》中小太平那样比较灵动轻盈的发髻造型。

而在复古派里,由于有一定的历史背景限制,男性角色的发型无法像仙侠剧一般“自由”,因此造型比较单一,仅半丸子头和丸子头两种选择。

发饰:“千奇百怪”到风格单一

2000年初期,以吴宝玲为代表的港台造型师发饰选取不拘一格,筷子、扇子、羽毛等物品都曾被她戴在女主角的头上。

这一时期的发饰选择大胆而新奇,也因此而出现了如《欢天喜地七仙女》中的羽毛仙女头和《倚天屠龙记》里周芷若的筷子头等经典造型,不过这种大胆的发饰运用若要做出经典,需要造型师有极强的设计能力,毕竟即使《武林外史》中的白飞飞已成为一代童年女神,也还是难逃“塑料风”的争议。

另外,这种现代材料应用在古装剧中的情况仅适合出现在奇幻、古偶类剧集,历史正剧切记避雷。

而在仙武侠时代,发带成为最受欢迎的发饰。陈顾方在《仙剑奇侠传》《天龙八部》中为刘亦菲打造的几个发带造型就十分经典,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发带,对于塑造角色的仙气感和俏皮感都十分有益,因此发带的使用也被她延续到了仙侠剧《琉璃》中褚璇玑的身上。

只是,发带要成为角色的加分项而非平平无奇,基础是有一定设计感的发型。如刘亦菲版小龙女的蝴蝶结发髻、褚璇玑的双丫髻等,在已有发型基础上通过发带来强化风格才是1+1>2,而大部分仙侠剧中挽个丸子头绑个发带的行为,与现代女孩用皮筋扎头发无异。

复古派这边,发饰的使用从《武则天》时期的主发饰+其他发饰点缀,大量发饰上头却繁而不杂逐渐简化,到《康熙微服私访记》《少年天子》《母仪天下》等剧时期降低发饰华丽度,以发髻的设计来塑造或清丽、或雍容的女性人物。

与近年来古装女主的“高髻误区”相生相伴的,还有重归华丽、看起来就十分重工的一体式发冠。且不论一体式发冠的形制是否合理,这种头顶巨大铜片发冠的设计不仅不方便,而且也的确不怎么美观。正面案例要数《妖猫传》中杨贵妃在“极乐之宴”的造型,发髻选择了类似唐代单刀髻的高髻来凸显贵族女性地位,点缀少量且合理的发饰,同样美观中不失贵气。

单刀髻

不过,近期的古装剧又出现了一些化繁为简的趋势。《尚食》《鹤唳华亭》《清平乐》《长安十二时辰》几部剧都仅在重要仪式上出现重工发冠,平时女性角色多以简单发饰作为点缀。

在追求质感的古装剧化繁为简时,另一边是古偶甜宠对步摇和流苏的滥用。与以前通过发髻来彰显地位不同,现代古偶多通过满头珠翠来凸显女主地位,同时既要“贵”又要“仙”,头上垂下一个步摇已经不够,经常在一个脑袋上使用大量流苏和链子,小成本古偶的“廉价感”也由那些看起来就很没有质感的流苏发饰而来。

另一方面,步摇的意义可以理解为“不摇”,no shake。古时用其晃动来规范控制大家闺秀的行动幅度,而在如今的古偶中需要no shake的步摇永远在疯狂shake,女性角色希望通过满头流苏步摇来凸显的“贵气”也在不断的晃动中荡然无存。

而在男性角色这边,最容易被忽略的发饰或服饰即是男性的帽子和冠。既然在特定背景下,男性发型玩不出多少花样,剧组们不如在发冠和帽子上下功夫,毕竟仅明代,帽子的可选样式就十分多样。唐代的幞头、宋代男子的簪花习俗,都曾在《长安十二时辰》《清平乐》等古装剧中出现过,只是显然剧组不太重视男性角色造型的多样性,不管是幞头的样式还是簪花都较为单一。

就像《清平乐》中司马光簪花一样,古装剧愿意在造型上进行一定的考究自然是积极的信号。那么下一步,古装剧们是否可以延续这种积极,向着美观与考究兼得的方向迈进呢?

关键词:

上一篇:终于等到《华灯初上》第三季,凶手果然是ta

下一篇:黄子韬本色出演《才不要和老板谈恋爱》?剧里和剧外的差别还挺大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