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活动 项目 快讯 文娱 时尚 娱乐 科技 汽车 综合 生活

小众艺术“瞄准”大众,《爱乐之都》的平衡术|专访总制作人施嘉宁

2022-04-04 15:43:21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文 │ 77

3月12日,国内首档音乐剧文化推广节目《爱乐之都》播出,32位或业已成名、或初出茅庐的音乐剧演员同台竞技,通过国外经典、IP改编、中文原创等多元剧目展示各自的唱、跳、演实力,争夺最终的“爱乐之冠”。

音乐剧观众对《爱乐之都》并不陌生,像郭耀嵘、夏振凯、叶麒圣等参赛选手都是经常出现在剧场里的熟面孔,《阿波罗尼亚》《谋杀歌谣》等参赛剧目,他们可能在剧场里看过几遍、十几遍。

但对普罗大众来说,《爱乐之都》是陌生的,32位音乐剧演员在他们眼里几乎等同于32位素人,他们熟悉的或许只有《剧院魅影》《罗密欧与朱丽叶》《巴黎圣母院》这些享誉世界的名字,又或者是爱乐助力团中张雨绮、阿云嘎、黄舒骏、小柯等演员、音乐人。

留给《爱乐之都》的难题由此可见。总制作人施嘉宁告诉骨朵,《爱乐之都》不是只做给剧圈里的粉丝看的,“我们是一个大众传播媒体,特别是在电视端,它是合家欢的节目,所有的人群我都要兼顾到。”他们要在音乐剧观众和普通观众之间寻找一个相对平衡点,而这件事并不容易。

更大的难题则是属于所有垂类节目的:如何能让小众圈层之外更大范围的观众对这类节目感兴趣。根据骨朵电视综艺排行榜显示,《爱乐之都》排名最高时位列第六,还是要稍逊于大众向互动挑战类和音乐类节目。

破圈有难度,部分音乐剧观众也对其赛制、嘉宾选择、剧目改编颇有微词,作为一档原创“拓荒”节目,《爱乐之都》行路艰难。

为什么要做这样一档节目?除了节目中的得失成败,它会对音乐剧行业的未来产生推动作用吗?我们请总制作人施嘉宁聊了聊这些问题。

天时,地利,人和

在施嘉宁看来,《爱乐之都》的诞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从小的方面来说,这是节目的样态创新,一个小众艺术门类通过一档节目进入到大众视野,这个模式有很多成功的先例。音乐剧在我看来还是一个宝藏门类,我们可以说是第一个尝试做音乐剧这个垂直赛道的节目。现在大环境的舆论导向下,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做一些具有文化推广性的节目,而不仅仅是纯粹的娱乐类节目,而我们觉得音乐剧这样一个门类,是符合这种文化推广格调的。”

同时,近几年来,音乐剧也正在上海蓬勃兴起,从业者和观众群体的数量都呈扩大趋势,这一全世界范围内最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剧场艺术,对于要成为“亚洲演艺之都”的上海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就像纽约的百老汇,伦敦的西区,都是以音乐剧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旗舰项目。”

在筹备《爱乐之都》之前,施嘉宁做了长达半年的市场调研,接触了国内几乎所有相对知名的制作团体,“不管是民营的还是国有的剧团、制作公司都跑了一遍”,跟制作人们也有很深入的沟通。当他们知道终于有一档音乐剧节目要诞生的时候,都非常兴奋,甚至把很多戏的时间往后排,就是为了把演员的档期空出来。

“所以这个节目表面上是我们东方卫视在做,其实背后可以说是大半个中国音乐剧行业的人共同来推动的,他们觉得这档节目对观众的普及也好,对行业的发展也好,对他们未来的票房号召力也好,都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在受众端方面,施嘉宁也做了很多调研。他将受众端分为几层:音乐剧的忠实爱好者、行业从业人员,以及并不热衷于音乐剧,但是对其略有了解的人群。“我们做了一个很大范围的观众测评,包括现在的观众到底喜欢看什么剧,大概喜欢的演员是哪一些,以及他们心目当中一些剧的排名等等。”《爱乐之都》中的很多参赛剧目选段,都是根据观众调研结果选择的。

参赛选手方面,节目组则辗转不同城市进行了为期三个月左右的海选。虽然现在的音乐剧演员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两地,但在深圳等几个重要的城市,他们也都进行了招募,初选名单多达六七百人。在这当中,既有音乐剧行业的专业演员,也包括院校的在读学生。最终,他们挑出了32个人。

“行业里边比较知名的,我们称之为‘神仙打架’,都是大男主、大女主;院校里边的,可能真正演音乐剧的基础是零,但是我们觉得是非常有潜力的,差不多有三四位这样的年轻人,都是00后;还有一些所谓跨圈层的,他们都有跟音乐剧相关的经历或教育背景,比如汪卓成、李紫婷、李钦、南枫。”在施嘉宁看来,这32位演员描绘了如今音乐剧演出市场的主流生态:除了专业的音乐剧演员,很多的音乐剧会找一些跨界明星来出演,也有很多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进入到这个行业。

为了凑齐这32位演员的时间,节目组花了特别多的精力,“音乐剧演员的生存状态导致他们必须要不停地接戏,因为他们大部分是自由职业者,演一场戏或者排练一天有多少钱,很多的演员为了我们这个节目,其实是推掉了好几部戏,才能留出这么一段相对比较空的时间。”有的演员最后没来参加,就是因为考虑到自己的实际生存问题,“推了戏有两三个月的时间,他们可能没有收入。”

也有一些演员因为更喜欢舞台上的表演,担心自己到镜头前很难发挥出真正的魅力,当然也会有暴露在台前的不安全感。“但是绝大部分的演员还是非常珍惜这样一次机会。剧场里边演100场,能面对的观众可能还不如他们在电视机前一期多,所以大家都觉得这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能够让更多的观众了解音乐剧,了解他们自身的实力。”

《爱乐之都》不是只做给剧圈粉丝看的

中国音乐剧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一定要形成某种程度的破圈,这点是节目组的共识。“当然我们也知道破圈很难,但它一定不是仅限于一个小圈子里边的自嗨,它一定要有一些大众知名度。”

《爱乐之都》试图破圈的体现之一,是爱乐助力团中几位助力人的选择。“圈外人”张雨绮代表的是普通观众的视角,阿云嘎更像是打通圈内和圈外的桥梁。而小柯和黄舒骏作为音乐剧制作人代表,在活跃的剧圈粉丝心中可能不如其他爆款剧的导演和制作人“知名”,但他们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是有可能打破圈层的突破口。

“小柯是非常有名的音乐人,像北京奥运会推广曲《北京欢迎你》都是他写的,但是他用15年的时间,做了自己的音乐剧剧场。用他的话来讲,‘在音乐剧里边赔了很多钱,在别的地方赚的钱都赔在了音乐剧里’。他对音乐剧有真正的理解,有自己的观念,有对艺术的坚守,这是我们选择他的很重要理由。黄舒骏也一样,他有一定的观众知名度,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这几年他其实一直在做自己的音乐剧。所以这两个人的专业性都是毋庸置疑的。”

小柯

黄舒骏

而无论是剧目选择还是唱段改编,施嘉宁遵循的同样是破圈原则,“首先我们要顾及到更大一群观众的接受度。就算你是一个从来没有看过音乐剧的人,至少听到这段旋律,你觉得是好听的,这是一个前提。”

“那么第二个标准,就像我刚才说的,我们之前做过很多观众调研,很多年轻的特别是大学里的一批比较喜欢音乐剧的观众,他们喜欢听德法的;还有一批被小剧场养成的观众,他们喜欢听韩国的;也有很多观众希望听到中国原创的。”因此,《爱乐之都》的第一阶段很像一场世界金曲汇演,百老汇、西区、俄法、日韩、中国原创等多种剧目“齐聚一堂”,为的是能够尽量满足更多观众的喜好。

至于唱段改编,则还是以“兼顾更广大的受众”为前提。小剧场剧目的一些剧情未必符合大众传播的要求,剧场的呈现方式也并不完全适合电视端的传播,因而也需要节目组做出平衡。

“很多观众看这个节目,不是完全了解这个剧目,但是他们至少能看得懂。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有兴趣了,可以买票到线下的剧场里去看更完整的版本,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真的把剧场里的所有东西照搬过来的话,我觉得大部分的内容是不适合电视端播出的。”施嘉宁告诉骨朵。

所以观众现在看到的每一个剧目,除了《剧院魅影》《巴黎圣母院》等版权方完全不允许改动的剧目,节目组基本上都找来了原剧的导演进行重新调整和再创作,将其浓缩在七八分钟乃至更短的时间里。但在种种的微创新中,人物关系和表达核心等内容始终是不变的。

压缩的过程非常难。

“第一是好听好看,同时也要展现出我们音乐剧节目跟别的音乐节目的不一样。音乐剧本身是戏剧,并不是一个演唱会,戏剧就必须要有人物、剧情,至少在这个片段当中有一定的矛盾冲突。所以我们首先要拿捏住人物的特点,然后在短短的篇幅里适当地设计一些剧情:在演员不光是在唱,还在演,微表情微动作都在塑造人物的范畴之内,而且要让大家能够看得懂。哪怕你根本不了解这个剧,但第一次接触你看得懂,这很关键。”

包括剧迷反映的其他问题,如缺少真人秀的部分、最好在剧场而不是在棚内录制等等,施嘉宁都考虑过。他们一开始想了很多方案,现在这种棚内录制形式虽然算不上创新,但是它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让普通观众代入进去。

而32位演员对绝大部分普通观众来说都是素人,大篇幅的真人秀排练很有可能劝退他们,“它就真的变成一个小圈层里边的狂欢了。”这不是施嘉宁的初衷。“所以观众提的都是很好的一些创意,但是所有创意最终还是要为节目的核心目的和诉求而服务。”

《爱乐之都》舞台置景

在现有的条件下,施嘉宁将整个舞台做成了一个有点未来感的剧场,“因为‘爱乐之都’,我们也希望有一些都市的元素,它有点像上海外白渡桥那样比较工业的造型。当然我们还必须尊重剧场的光影感觉,所以很多平衡就在于,既要保持大屏端播出的光比效果,同时又要还原剧场里边的灯光效果。所以你们看到的整体营造,其实还是偏剧场感。”

线上线下全产业链推广

《爱乐之都》的企图心

施嘉宁知道,剧迷、演员粉丝、普通观众这三方的视角在同一个节目里必然不能实现平衡,他前面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找到一种相对平衡。

“我们作为节目的制作方也要换位思考。每做一个决定,我们都会问身边的专业人士,得到肯定答案之后,我们又要站在观众的视角,甚至是从来没看过音乐剧的人的视角来想,他是不是觉得这个是好听好看的,这个人物的故事是不是有趣的。所以我们现在基本上是一个相对平衡点,没有任何一方是做到绝对极致的。”

而从节目样态上说,《爱乐之都》其实不同于其他大众向音乐类节目,除了在自己的垂直细分赛道上寻求突围,更重要的是,它不仅是一档节目,更是一个项目。

“为什么我们叫‘全产业链文化推广节目’,首先我们是全产业链的,希望做到线上线下的统一。线上让更多的观众认识这些演员,线下我们通过跟他们的合作,去推出更好的中国原创音乐剧。同时通过这档节目,让音乐剧尽可能更加的大众化和普及化。”

“可能你在北京、上海司空见惯,在别的二三线城市,每一个城市都有非常好的剧场,但是剧场里边演的东西是什么?甚至哪怕我们说现在上海音乐剧已经很不错了,但是你去跟百老汇、西区相比,人家一部音乐剧演了二十年,我们现在真正能驻场下来的音乐剧又有几部?”

在施嘉宁看来,《爱乐之都》并不是那种推出几名选手后就销声匿迹的节目,“SMG对这个项目是有规划的,希望能够做到线上线下真正的融合,这是我们的一个企图心。”

同时,任何一个行业也不可能仅靠一个工种繁荣起来,施嘉宁也希望通过这档节目,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到音乐剧这个行业当中。而且现在已经有这种苗头了。

“明年我们一定会推出一部中国原创音乐剧,现在大概已经有三到四个剧目储备了,包括徐峥今年可能会推出一个电影剧本,我们在跟他谈这个电影剧本变成一个线下的音乐剧,这就吸引了很多行业外的高手一起来做这件事情。”而在未来的原创音乐剧巡演中,徐峥、方文山、开心麻花等团队也会加入进来。

不过这些都是发生在未来的事,眼下,《爱乐之都》刚刚播出三期,尚未进行到第二赛段16位A角与16位B角进行同剧目同角色1V1挑战。现在大部分观众的反馈都在施嘉宁的意料之中,他知道这个节目还有各种各样的不足,但也希望观众能够了解节目的一个整体脉络,“最后我们的赛段会走到原创的,这也是我们通过十期节目来做的一个表达。中国的音乐剧的发展,未来一定是要更多的原创,讲中国人自己的故事。”

他非常坚定的是,《爱乐之都》不是一个哗众取宠的节目,他会听取批评的声音,同时也会沿着想要表达的方向坚持地走下去。“慢慢的我相信,观众能看到我们的真诚,我们是真的想要为这个行业去做一点事情。”

关键词:

上一篇:影评|《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私人叙事虽小众但可贵

下一篇:电影《年少有你》观影礼诠释“真实青春”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