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活动 项目 快讯 文娱 时尚 娱乐 科技 汽车 综合 生活

观点|新的观众,新的观赏

2022-04-07 21:25:09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晚饭后觉得乏,我半倚半躺着,在沙发上看手机里的老电影,想起之前和年轻同事交流看剧感受,发现有的人每天都是从电脑和手机上看剧、看节目——家里根本就没买电视!不买电视,还能每天收看电视剧和综艺,这要是放在三十年前,肯定算是科学幻想。不过,世间的变化来得就是这么快。

科技发展,自然会引发人类生活节奏和资讯接收方式的变化,毫无疑问,这中间也包括电视节目。观众是面朝墙上的大屏幕正襟危坐,还是以自由姿势待在屋中任何一个角落盯着手机——无论是观赏心态,还是对内容、图像的观赏要求,都不相同。

我还记得年初的时候,电视台和网络同步播《雪中悍刀行》,有观众质疑影像的收看质量,该剧导演回应说,剧中影像都是按照电影银幕的构图比例拍的,用手机收看的观众看起来肯定感觉会不一样,该剧在最初拍摄的时候,也没来得及考虑手机收看的因素。这肯定是大实话。电视剧精英们这几十年一直在不懈地推进剧集拍摄与制作的电影化,本来这对业界来说,意味着“更高”“更强”,可现在忽然从另一种视觉指标和维度上,杀出了一批“手机收看族”,还怼天怼地表示不满意,这不把出品方和主创人员逼疯了才怪。

问题是电视剧作为一种面向市场的商品,又不得不面对这些观众。况且,在年轻收看群体日益呈现 “远离大屏(电视/投影),青睐中屏(电脑)、小屏(手机/平板电脑)”趋势的当下,怎样紧紧拽住广告商眼中的这部分目标人群,对于制作方和播放平台,都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不仅要有主体观众感兴趣的风格与内容,还需要迎合主体观众的收看方式及其所依托的各种技术指标。制作方和播放平台每一次“迎合”的努力,都很可能带来可观的回报和对业界标准的重写。

对于类似的苛求,有实力的剧集、有影响力的播放平台,当然也可以选择暂时忽视,抑或无视。不过千万别忘了,在这些貌似不合常理、不合情理的市场苛求背后,往往可能涌现和缔造出新的“剧王”、新的巨无霸式的播出平台。这跟当初网络剧、网络大电影的开发可能还不太一样。网络剧、“网大”(网络大电影)的开发,虽然也有着“为网民中的剧集、综艺消费者量身打造”的初衷,但毕竟还属于传统的对类型种类的拓展,它们回应的是观众的收看方式,并未触及产品制作的具体技术指标。而步入4K时代的观众,除了观赏方式,还对音画质量提出了更高期望。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期望不再是阶段性的,它将伴随人们接收信息方式的不断变化,同步提出新的要求,从而形成“伴生式”的升级诉求。

时代永远向前,观众由此而来的崭新诉求,甚至是全新一代观众带来的过去闻所未闻的要求,也需要得到回应和满足。但请记住——并非所有诉求都要满足。新一代观众所处年龄段所特有的审美需求,自然会有相应的编剧、导演、摄影、美工去满足和适应。其中最大的挑战,无疑是轻浮与无知。它们中,有的源于新一代所受的教育——课堂教育、家庭教育等;也有来自各种时尚——高端数码游戏等,对既往知识、常识的魔鬼式改造与注水,这是娱乐化无限侵入生活后,所引发的人类思维的异变。在人类普遍接受审美多元化的时代,这类轻浮与无知,很容易打着个性的旗号,博取社会的宽容与同情,一旦在生活中扎下根基,则会率先引发文艺趣味的矮化,进而在潜移默化下,引起新一代认知世界方式的矮化。

类似的情形,在过往的三十年间,其实已经时有发生:内地主持人的港台腔现象、每一代青春剧演员琼瑶式的台词方式、韩式偶像及“粉丝”群体的培植与打造、“锥子脸”畸形审美、病态式购剧取向(指明要“小鲜肉”领衔主演的剧集)……这些,都曾经在不同时期风行一时,对国内电视文化的市场化健康发展产生了注水、迟滞,乃至自我贬低的影响和干扰。它们打着新一代的旗号,在时尚的滤镜下,进行着传统的、反现代的糟粕翻新式贩卖。

每一代新人、新生活的到来,都给人类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同时,也会夹带出一些貌似新潮的腐朽趣味。影视产品在满足这一代观众合理化期盼的前提下,思想和思维方式纠偏的任务,也着实不轻。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

zongyiweekly@163.com

关键词:

上一篇:黄金时段热播电视剧收视综合分析(2022年3月26日-4月1日)

下一篇:恋综遭遇“男人荒”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