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活动 项目 快讯 文娱 时尚 娱乐 科技 汽车 综合 生活

关于“骗补门”,小鹏汽车漏洞百出的解释,让人难以信任它的清白

2021-12-15 10:30:02 来源:腾讯网

事件回顾:

南京陈先生交了5000元定金后,和小鹏汽车的销售人员签订了购车协议。当去提车时,却被告知需加价11200元才能交付,陈先生不接受小鹏汽车的违约行为。事后小鹏汽车的工作人员解释,由于30万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不能享受国家补贴,所以故意做低了陈先生的合同价格,交付时再补齐费用,这是统一操作。该事件被曝光后,便有了小鹏汽车“阴阳合同”和“骗补门”。

事情发生后,小鹏汽车紧急做了调查,并通过相关渠道做了澄清。解释中提到:由于某门店店员为了促成订单,在未经客户确认购买精品套餐的情况下,提前将相关权益内容体现在客户签署的整车销售合同中。 在客户提车时,该店员要求客户支付精品套餐价款,客户表示未同意过购买该精品套餐,但要求按照已签署的销售合同享受相关权益,遂产生纠纷。该店员为了掩盖前期的工作失误,做出了错误的解释,导致车主和媒体对精品套餐购买和促销政策产生了错误的理解。销售人员的销售违规行为、对精品套餐政策的错误解读以及门店的管理问题造成了本次事件中的客户投诉,截至当前小鹏汽车已妥善处理客户的要求,同时对该店和相关人员作了严肃处理。 小鹏汽车是一家用户企业,我们希望厂家与客户、客户与客户之间均能够建立紧密的鹏友关系,志同道更合,小鹏将一如既往地服务好每一位选择了小鹏的车主鹏友。

以下为网上流传的另一份小鹏汽车的声明:

理性地看,车评网认为小鹏汽车不太可能全公司上下,沆瀣一气,一起做“骗补”的行为。首先这很容易暴露,任何一个订单都可能出问题,也只能中午做,因为早晚会出事……虽然现在确实出事了,但不能说明小鹏汽车真的、100%的、一定的这么做了吧?其次,小鹏汽车已经在美国和香港分别上市,拿到了不少钱,截止本财年第三季度末,现金储备余额453.6亿人民币,而且目前一个季度赔18亿,有持续扩大之势,怎么会在乎“骗补”这种小河沟里的黑水呢?难道真的有人就为了多卖一些车,维持股价,就敢于打国家补贴的主意?

所以小鹏汽车整体是“清白”的吧,高层是不可能下这种“愚蠢”的指令的吧。即使整个小鹏直销体系中存在疑似的这种行为,也只能是某些销售门店,某些销售主管和员工的问题。但话说回来,这些小鹏汽车自己的工作人员行为,非临时工,是否就不算小鹏汽车官方的行为了呢?那小鹏汽车所谓的“官方”到底指谁,只有何小鹏自己才是“官方”吗?白纸黑字盖章的合同都不算吗?

再看涉事订单,陈先生所购车型版本为小鹏P7 670E,表面看起来售价只有299,400元,完全符合国家补贴标准。但根据陈先生的合同来看,他选择的是车身颜色月光银,内饰运动红,加装配置为智能音乐座舱,19双色运动轮毂,综合下来按照小鹏官方指导价,已经达到322,400元人民币,超出3万的补贴上限标准,无法享受国家补贴,所以综合补贴后售价不变,应该仍然是322,400元人民币。

但为什么陈先生的合同上,含有所谓了的“精品套装”的配置,价格却不是322,400元,而补贴前是299,400元呢?是小鹏汽车的工作人员搞错了,不小心赔钱卖的吗?选装配置后,正常情况下,系统应该会自动算出来总价,是人为“不小心”给改成299,400元的吗?小鹏的系统不会自动校验吗?允许商品被“不小心”的任意改价销售?

299,400元是不加配的原价,也刚好低于国家30万上限的补贴要求。因为加配了23000元的配置,结果却要多花45500元,那么消费者会心甘情愿吗?真加了这么多钱,小鹏的高配置还能卖得动吗?有什么解决办法吗?按照小鹏销售人员在暗访中的解释,大家应该都懂的。

小鹏汽车虽然做了“澄清”,那为什么还有人一直咬着不放它的疑似“骗补”事件呢?车评网认为原因在于,小鹏汽车的官方解释过于“牵强”,逻辑混乱。在首次曝光该事件的荔枝新闻视频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是销售人员A把车卖给陈先生,而陈先生和记者在暗访中根本未能再次见到销售人员A,也自然就不存在该员工A说出了“骗补”言论。而把加价提车,解释为“骗补”的是该销售人员A的李姓销售主管B,他强调“我们这边都是这样操作的,所以根本不存在所谓的 “该店员为了掩盖前期的工作失误,做出了错误的解释”一说,“骗补”的话根本不是A说的。而除了销售门店的李姓销售主管B外,南京小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非门店人员)的倪姓交付主管C,也提到“销售那边给你算错了价格,刚开始以为超过了30万,但实际上你是能拿到国家补贴的,也不超30万”,听起来和李姓销售主管B类似,也提及了“30万”、“国家补贴”,这就不免被解读为:这个订单牵扯到“骗补”是乌龙,因为不是超过30万的车型上,没必要这么做。试问,如果超过了呢?超过了就是“所有的车子都是这样去弄的”?

这件事儿中确实可能存在乌龙,只是乌龙点不在于国家补贴,而是陈先生并没有同意加装配置,但销售人员A因为业绩压力,擅自给陈先生加了23,000元的配置,但这一下就超过了3万的补贴限额,怎么办?所以……本不该出现的一个小乌龙,变成了大案件。

针对小鹏汽车截至目前的说明来看,官方解释责任完全是销售人员A的问题:其擅作主张加配并做了错误解释。但这种与荔枝当时新闻报道中的情况完全不符,到底是在侮辱车友们的智商,还是认为有关部门也会很容易轻信呢?最终到底是一些小鹏直营的销售部门和交付部门行为,还是公司的“潜规则”行为;到底是偶发行为,还是惯用伎俩,这一切目前都不得而知。不过这么大的事情,套用一句老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相信有关部门一定会很快立案调查,还小鹏汽车一个“清白”,车评网也会持续跟进报道。

写在最后:上一次国家集中处理骗补的企业,还是2016年的事情,本已经风平浪静的新能源汽车圈,这次因为小鹏的疑似“骗补门”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如果情况属实,涉事车企轻则被罚,重则有退出汽车行业的风险,不过自作孽者不可活。

本文为“车评网”原创,作者:观察者小刘,编辑:小编撰,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关注“车评网”,专注汽车行业深度报道。

上一篇:月销近10万台,新能源车型占9成!比亚迪已悄悄成为新爆款

下一篇:不插电的增程式混动!吉利星越L雷神 Hi·X将于本月内上市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