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终。
截至12月19号11点,2021年内地电影年票房为455.98亿,这一数字比去年有明显提升,但更直观的对比是,这个票房成绩,只稍高于5年前2016全年的455.11亿。
如果去掉服务费,415.56亿的表现,则尚不及2015年的438.08亿(以上数据皆来自灯塔专业版)。
疫情常态化的时代,论市场恢复速度,中国电影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但或许只有身处其中的电影人,才最能感知这爬坡背后的冷暖。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些新片显得尤为难能可贵。比如这个贺岁档率先亮相的《古董局中局》。不论上游的创作表现,还是下游的市场表现,这都是一部值得复盘的作品。
先列一组数据(截至12.19)——
票房相关,票房3.88亿,双购票平台想看人数57.3万,连续14天票房日冠;
口碑相关,双购票平台开分9.0;
讨论度相关,微博主话题阅读11.8亿、讨论1022.7万,连续14天微博电影热度榜第一,抖音累计话题播放量14.83亿。
数据之外,在我看来,关于《古董局中局》,一个定位或许是更值得关注的复盘点,即——
年度唯一娱乐爽片。
市场大概率只将此视为宣发的卖点包装,但对行业而言,沿着这个定位,有足够多值得探究的经验与心得。
简言之,创作技巧、制作水平,及至背后凸显的创作态度,都在指向一个目标,即如何成为中国电影工业水准的那个领头羊。
如今,电影公映已过半月,即时复盘,整理送上。
平衡
年度唯一。
这背后,是行业在创作与市场之间,一直努力寻求的微妙平衡。
说起来,过去十年,中国电影在票房一路狂飙的同时,也有两个始终存在的整体困境——
一是整体的工业水准。
尽管尚未成熟,但这一方面行业无论技术还是各工种的执行力,显然都有肉眼可见的提升;
二是整体的创作方向。
相比前者,这是更隐蔽、却也更难突破的那个部分。简言之,互联网主导的时代,中国电影在软实力基础较弱、创作者话语权较小的前提下,很容易陷入过度迎合市场的创作窠臼。
而多数人都明白,电影创作,多数情况下,过度自我和过度迎合,都难有好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古董局中局》在创作层面有两个选择是非常值得称赞的——
首先,回归传统。
抛开电影的IP属性,夺宝冒险这个集合了多元类型元素的爽片方向,本就是平衡艺术创作和满足市场的主力输出。只不过放在这几年情绪主导的电影市场上,反倒显得小众起来。
其次,创作自由。
一旦确定了平衡的支点,具体的执行上,就应该给予创作者最大限度的自由和空间。但也得承认,目前能做到这点的,少之又少。以《古董局中局》这个体量,能让创作团队放手去做,需要足够的判断力、乃至勇气。
而映后的表现,也算是给予了这两个选择强有力的回报。更重要的是,向行业传递出这的确是个好方向与多元化才是未来的认知。
强化的是信心,更是信念。
更深入一步,《古董局中局》创作层面的选择,背后也有两个足够强大的本体支撑——
一是够硬的普世性。
主类型是悬疑推理+动作冒险,辅以喜剧作为调剂,无论是斗智的爽还是斗勇的燃,都保证了电影的娱乐性是满格的。
二是够新的稀缺性。
畅销文学改编,电影基于传统文化营造的这个古玩江湖,奇观属性同样也是拉满的。
正是这些来自本体的支撑,让电影在情绪为王的市场上还是拿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认可。这背后基于审美的判断力,和对电影工业的自信心,对后来的项目开发也都是值得借鉴的。
气质
娱乐爽片。
方向既定,考验的就是由内及外的执行。
这里我们会发现,档期类似、票房相近、幕后团队更是重合,某种程度上,《古董局中局》和去年的《除暴》有异曲同工之经验。放在一起看,也带出两个关键词——
气质与情感。
这里的气质,要拆开来看——
港片气场。
过去几年,是香港导演和港产团队北上的又一波集中爆发期。他们对类型片技法的熟稔,可谓和内地市场对商业电影需求的提升一拍即合。
而从《除暴》到《古董局中局》,当最大限度得到了创作空间,专注于类型输出的刘浩良与郭子健,都给出了不错的表现。
双雄设定,文戏武拍,多种类型元素碰撞下,满屏愉悦,恣意飞溅。可以说,这就是港片气场在这个时代最好的发光方式。
复古气场。
港片气场想在内地语境下完全释放,离不开创作上对年代感、现实感和地域感的强力打造。很多观众去年就曾惊艳于《除暴》对90年代内地的高度还原,到《古董局中局》,背景还是90年代,从绿皮火车到馗市捡漏,从人物造型到细节刻画,这种对复古气场的精准拿捏,两部电影可谓是一脉相承。
氛围感的建立,对类型片爽感和娱乐性的传递是至关重要的存在。甚至可以说,在氛围与类型元素的融合上,《古董局中局》的表现之于中国电影是一次新的突破。
工业质感。
不论是天马行空的类型表现还是复古写实的氛围基调,一切气场都需要通过环环相扣的电影工业体系完成执行。对于《古董局中局》,这集中体现在电影对古董道具及其背后打造一个古玩江湖的精益求精——
早在电影上映前,制片人梁琳就曾透露,仅馗市寻宝一场戏,就动用了上万件道具,有近30件甚至是专人运输过来的货真价实的古董。
过去的影视作品有牵扯到古董或者说是文物的都是道具,导致特别假,郭子健和古董专家们希望这一次能尽力尝试将真品借回来,呈现给观众。
而电影里的重要线索——明堂玉佛头,则是采用手工雕刻和3D打印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耗时7个月精心打造出来的。
赤木瓶子,公众号:娱乐独角兽首周末票房超1.6亿,《古董局中局》点燃岁末大盘?|专访郭子健
不单单是重视道具、还原时代这样的制作细节,工业质感体现在一部电影的方方面面——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代表了扎实的文本质感;鉴宝寻宝段落,摄影的推拉摇移和文戏武拍是技巧取胜的镜头质感;摩斯密码、智抢铜镜、多宝阁解谜、寺庙探墓等连番斗智斗勇,则是冒险悬疑类型最为倚赖的、环环相扣的沉浸质感;将古玩江湖拍出明争暗斗的武林范儿,则可以视为最贴近中国观众审美习惯的文化质感。
而用一个词来解读一部电影的工业质感,就是两个字,好看。单纯的、不带任何附加意义的好看。由此,我们才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古董局中局》代表了国内电影工业领头羊的水准。
总之,一部优质娱乐爽片的诞生,是各个环节全力以赴、默契配合的结果。
而这背后闪闪发光的,是诚意,是勇气,是判断力,更是对电影炙热的爱。
情感
同样的,对另一个关键词情感,我们依旧要拆分开来解读——
动人之情。
这来自出彩的人物设定,与同样出彩的演员表演的合二为一。
类型片需要跌宕起伏的故事和高工业水准的制作,但打动观众的关键,还是人物。《古董局中局》的几位主角,双雄男主许愿、药不然负责从视觉到脑力的爽感输出,黄烟烟则是符合当下时代审美的飒爽女性形象。
更值得回味的,是葛优饰演的付贵。
他是电影中将英雄和普通人融合得最妙的那个,有担当,重承诺,却也总以俗人一面示众。这也正是这个人物真正的动人戳心之处。一句做个俗人,贪财好色,不好吗,配得上华语电影年度台词之列。
几位戏份寥寥的配角,同样过目难忘。
咏梅饰演的馗市阎王沈爷、阿如那饰演的造假掌门郑国渠,出场不多,却都胜在人物丰富的层次感,以及演员精彩诠释的加成。
巧的是,两个人物在电影中都有一出所谓变脸的高光时刻,气势逼人,震场压阵。
而回到创作层面,这还是编剧与选角的联合胜利。
沧桑之感。
这来自故事的厚重,与主题的升华。
国土虽大,却容不下一件完整的文物。《古董局中局》夺宝冒险的爽感背后,是三代人的牺牲与守护,是荡气回肠的世纪悲歌,是从个体到民族的家国情怀。
而这样的沧桑之感,并非是强行的自我感动,整个主题始终与悬疑、反转紧紧贴合,随着谜底揭晓,亦带来爽感与沧桑感的共同释放。
对一部主打类型元素的娱乐爽片,这无疑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加分项。如果我们再把视野扩大到时代背景,数千年的文化结晶,数代人的百年守护,这样强调民族意识与国家认同感的拔高方向,也的确是戳中时代情绪的点睛之笔。
不需要大张旗鼓、大加强调,从情绪落回到情感,点到即止,却也回味无穷。
结语
平衡、气质、情感。
一路复盘下来,《古董局中局》从立项到执行,整个创作过程值得称赞,更值得后来者借鉴学习。
站在更高视角,未来的中国电影,也的确需要走出更多元、更丰沛、也更专业的创作之路。
这需要电影人的清醒与坚持,更需要市场的支持与鼓励。
上一篇:《雄狮少年》是国漫新方向吗?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