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活动 项目 快讯 文娱 时尚 娱乐 科技 汽车 综合 生活

《蓝海中国》:中国海洋建设的“蓝色名片”

2022-01-06 02:31:46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中国是海洋大国,纪录片《蓝海中国》立足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在历史与当下的对话中发掘海洋文化、解读海洋精神。


2021年12月3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打造的国内首部沿海城市题材纪录片《蓝海中国》第一季首播。作品从600年前见证“郑和下西洋”的福州出发,讲述中国海洋故事的恢弘旅程。

以海为名,以城为证。在中国版图上延绵18000公里的“蓝色家园”,于节目中澎湃着一曲激荡人心的海上交响。福州之后,《蓝海中国》的镜头将陆续对准珠海、厦门、宁波、深圳、北海、三亚、海口、大连、青岛九座沿海城市,娓娓道来中国人“蓝色家园”中生生不息的海洋精神。

以历史故事串联,探寻海洋文化

2020年10月8日,9名来自福州、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造船匠人,汇合于一家船坞。

700多个零件、1000斤铁钉、1500斤用于密封的油麻灰丝……怀着对传承祖先航海技艺的敬畏,大家要完成一件很有意义的任务:打造一艘可以出海航行的福船。

2021年1月25日,“心澜号”福船首航,经过北茭尾南下环马祖岛航行6小时。这是600年前郑和船队经停福州的必经航线,也是该海域中式帆船消失40年后的首次扬帆。

站在面向闽江口的郑和广场前,“心澜号”总设计师江金春感慨道,“600年前,郑和的团队就这样浩浩荡荡停泊在这个湾口里面。600年后,它将指引着我们福州人,一直从这个湾口走向大海。”

这是《蓝海中国》第一期“福州篇”中,打动人心的一则故事。

福船是郑和下西洋的专属战舰,出现于宋代,其采用的水密隔仓造船法,比西方国家足足早了一千年。《蓝海中国》播出后,仅从初亮相的40分钟节目里,观众就感受到中华民族延绵至今的海洋文化和海洋精神。

郑和是中国航海史上的杰出代表,一同谱写中国海洋文明史的,还有普通大众。

海上渔民徐福安启用了新型养殖平台;在外闯荡多年的施捷回到家乡,用小鱼丸在世界各地做起了生意;严钦莹是马尾船厂众多“船三代”的一员,他所理解的“马船精神”,是不怕吃苦、勇敢向前,而且还要一代一代往前走……

《蓝海中国》不刻意追求宏大叙事,而是通过大众的日常生活,细腻勾勒精神纹理和文化注脚。正如《蓝海中国》总制片人丁鹏飞所说,“原来感觉‘海洋精神’是局限于海洋行业的一种特殊品质,后来感觉海洋意识就是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全球意识。”

对焦港口城市,见证“蓝色实力”

《蓝海中国》第一季共10篇,每篇以一个海洋城市为单元,通过生动典型的人物和故事,彰显中国海洋城市的活力和魅力,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海洋建设取得的成就,促进人们关注海洋,提升认知,共同投入建设“海洋强国”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征程中。

首期《蓝海中国》,用一个个“中国首创”“全球第一”,为观众展示了一个朝气蓬勃、踏浪而行的福州。

新型智慧养殖平台“振渔一号”刷新了海上牧场的工作模式,即便遭遇12级台风,仍然可以保持结构稳固,之前需要50天的网箱清理工作,现在只需15分钟。

海联网,国内首个海上数字智慧应用工程,福州是第一个试点城市。随着卫星通信“宽带入海”,远航的船只随时“在线”,船员们的航行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国内首台10兆瓦海上抗台风风电机组——这只中国制造的“海上大风车”,标志着中国风电开发能力已跻身世界第一方阵。

今天的侨乡福清,已是国际食品加工集散重镇。订单数量大,周期短,福州人不必担心,因为他们拥有一条超乎想象的全球供应链。遍布世界的100多万海外华侨,将小生意做出了大名堂。

我国万米载人深潜试验工程支持保障母船“探索二号”,经在福建马尾造船厂完成所有改造项目后,肩负着中国深海探索的使命鸣笛启航……

《蓝海中国》集人文、科普、旅行、美食于一体,在有限时长里,以密集的信息量,为观众源源不断送上“惊叹号”。

在《蓝海中国》总导演杨乘虎看来,历史气息浓郁的海洋文化遗存和时代气质显著的发展成果,在作品中形成了中国海洋精神“前世今生”的对话、呼应和碰撞。

人、海、城相呼应,倡导和谐共生

展示海、人、城和谐共处的关系,是《蓝海中国》的一大叙事重点。

在后续节目中,从近海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带头人戴民汉院士、海洋微生物学专家邵宗泽等科学家,到红树林的看护人、大亚湾核电站环境监测的工作人员、海洋保护志愿者、布氏鲸的研究者……他们将讲述中国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主题上的努力与成果,号召大家在享受碧海蓝天、洁净沙滩的同时,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

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离不开人才,尤其是年轻一代投身海洋事业。为此,《蓝海中国》将相当多的篇幅留给了那些年轻的“闯海人”。

比起先辈,他们的事业空间更加广阔:每天高效往返于澳门与珠海之间的创业者,因杭州湾跨海大桥收获“甜蜜事业”的养蜂人,厦门远海码头的“巾帼班组”……在他们的身上,既有传统的海洋精神,更有喷薄的时代活力。

伴随《蓝海中国》的持续播出,十座沿海城市都将向观众亮出一张蔚蓝色的“海洋名片”,并邀约更多观众了解海洋、关心海洋、建设海洋。

&&重要通知!广电总局部署“两节”期间广电视听工作

丨通知

&&记录中外友好交往故事,洞见“民相亲、心相通”

丨观察

&&《世界遗产漫步》以共情为桥梁,向世界讲好中华文化遗产的新故事

丨节目

&&五年五集,这里有故宫新故事

丨纪录

关键词: 海中 中国海洋 名片

上一篇:沉入生活,让世遗与大众“席地而坐” |《万里走单骑》第二季评析

下一篇:微短剧里的“她悬疑”,“白鸽”飞向了哪里?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