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活动 项目 快讯 文娱 时尚 娱乐 科技 汽车 综合 生活

人工智能也有爱,用东方哲学贯穿科幻电影很大胆!

2022-04-25 08:26:49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用东方哲学的基调拍科幻片会是什么样?《杨之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部曾经在戛纳电影节展映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电影终于上线,让观众慢节奏的故事叙述中看见小成本软科幻的爆发力。

用嫁接解释家庭融合

电影改编自小说《向杨说再见》,其实题材并不算太新颖,杨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从兄弟姐妹公司出厂之后被设置为家庭服务功能,他担任家庭中孩子的哥哥,照顾小孩。

与其说这部剧在讲一个科幻故事,不如说它是在包裹在科幻外衣之下的温情故事,电影从杨的宕机开始讲述,女孩Mika一家在试图修复杨的同时,也在技术的帮助之下不断理解杨作为居家机器人的“一生”。

最初,在这个家庭里,可以感受到Mika和杨的关系非常紧密,这种联系来源于两人对自己身份认知、接纳的疑惑——白人父亲、黑人母亲领养的华裔女孩,在学校会被朋友问到:“你的父母是谁?”,

种族特点的区别让孩子清楚地认知到自己与父母之间微妙的差异,也在模糊中了解养父母与亲生父母关系终究是不同;同样的问题对杨来说出现在人类与机器人之间,尽管他的智能程度让他可以完全融入家庭生活,无论从外表还是思维方式上看都无限接近于“正常人类”,但机械内核的本质却无时无刻不在揭示着他与Mika一家人之间的鸿沟。

面对这种身份认知的差异,杨带着Mika去野外看嫁接的植株,用繁育植物的手段来解释人际关系的发展方式:起先是存在不同但也存在相似之处的花朵,嫁接之后经历人工催化和时间的缓慢推移,原本存在的不同逐渐弥合,直到最后连曾经嫁接的痕迹也难以寻觅,一个新的整体诞生了。

对于Mika而言,华裔女孩的身份像是嫁接在这对父母中的植株,在真正的亲情包裹之下,她不再是一个异己的存在,反而成为这个家庭中最为核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种族身份差异会随着她成长而不再重要。

杨在叙述嫁接故事的时候注意提到了他们三个人组成的家庭是紧密联系的,而女孩则非常真诚地认为“哥哥”也是一家人,在Mika心里,哥哥已经是家庭中无法分割的一部分,是与父母没有差异的亲人,对杨拥有非常深的情感羁绊;

另一方面,对于杨自己而言,他曾经在不同的家庭里工作过,见证了小男孩的成长却在男孩母亲去世时感到无法消除的距离感,产生过近乎于恋爱的感情,年轻的女孩却因为意外死去,这些过往经历让杨认清自己只是一个又一个家庭的过客,将爱的体验带给“客户”之后留给自己的只有终究是局外人的疏离。

虚无也无妨,他始终是局外人

在与母亲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杨对于生命的态度,杨能够感知梁祝化蝶的情感美好,也会很高兴地向别人介绍毛毛虫和蝴蝶的人生哲学,“毛毛虫的世界末日是蝴蝶的诞生”,这种乐观又积极的心理暗示给母亲带去了对于新生的喜悦,

结束也不再是单纯的悲剧性名词,但话锋一转,杨却坚定地认为“至于我自己,死去之后是虚无也没有关系”——对于生命豁达坦荡,没有遗憾也没有挂念才能说出这样的话吧,他对自我意识的探寻来自于理解人类的价值观,杨越接近人类的思考方式就越会觉得自己是他者,那个始终与人类宿命有所区别的机器人。

父亲Jake对于杨的情感变化是剧情的主线,比起女孩的天真单纯的依恋更加富有深意和彼此理解的尊重与包容。父亲最初应女儿的要求试图修复杨,也考虑要是否要将宕机的他送去回收,但在一步步揭开杨的记忆之后,原本被忽略的生活细节和生命记忆重新浮上水面。

Jake因为工作原因常常缺席女儿的生活,与妻子也只能用视频通话的方式交流,不和谐的裂缝正在分裂看似幸福的生活细节。从杨的记忆里,Jake回顾了杨与自己探讨茶道的对话,杨不断询问他为什么对茶感兴趣,得到的结果是“寻找茶的过程比茶的味道更加重要”。

当杨宕机之后,Jake对他记忆进行挖掘的行为,也映照了寻茶的线路,在最初,家庭机器人是身份信息、是研究者的实验对象、是满足他们好奇的对象,但当他不断取读记忆,杨从机器人的符号中变得现实,成为一个有情感有思想的生命体。杨在研究所成为展品之后彻底成为一个机械装置、是“非人”的存在,但就是这样“非人”的状态让曾经与他有交集的人认识到他与“人”没有区别。

人类总是会想知道机器人/仿生人等他者形态的意识如何存在,在很多作品中这些他者被赋予人类的欲望,比如反抗比如统治比如消除人类让自己成为世界主体,但《杨之后》等一些作品则抛出了另一种思考方向——机器人思考的或许不是“人”的意义,而是“机器人”本身的意义,人类价值观只是他们知识储备中神秘而有趣的一个部分。

场景很精细,小成本也能拍好片

相比于大制作的科幻电影,《杨之后》只搭建了几个简单的室内场景,堪称省钱的典范,特效制作也非常粗糙,用导演非常巧妙地将情绪和思想用留白的方式放置于空镜和转场之中,安静而隽永,很多特写场景几乎没有台词,对演员的表现力和情绪控制能力都是艰巨的考验,所幸科林·法瑞尔能够拿捏自如地展现一个含蓄又深沉的父亲,贾斯汀·闵亦能在展现杨机械性的同时展现其自我认知变化时的微妙差异。

东方哲学对于电影来说实在是太过于宏大的命题,电影中对于茶、对于生命起点终点的考量不过是千年智慧的沧海一粟,着墨过多反而会让说教意味过重并且故弄玄虚,电影在浅尝辄止之后很明智地选择了更加轻松、柔软的落点,当杨面对镜子审视自己的躯体,从面无表情到开始扬起嘴角,直到最后他在永不停歇的舞蹈中死去是他作为机器人的选择,孤独且自由,或许是作者和导演试图表达的终究人文关怀的体现吧。

上一篇:影院人“喊”不动了,质变也就开始了……

下一篇:综艺十分钟,打工八小时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